李清:鼓励生育,能否解决东北人口危机?
10月19日,国家卫计委公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中关于东北人口变动的分报告,描绘了东北人口危机图。报告显示,从规模上看,东北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正在持续下降;从增长速度看,东北地区年均增长率不足全国同期水平一半;从人口结构看,45岁到64岁的人口占到三成,劳动力老化情况严重。《报告》提出,当前应引导鼓励符合政策的生育,使得东北三省人口保持一定的合理规模,人口结构恢复较为合理的水平。(《第一财经日报》10月25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只有0.75。目前,东北三省的总和生育率在全国处于最低水平。有识之士都知道,总和生育率略高于2,才能保证人口正常世代更替。实行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全国的总和生育率过低,是国家放开二胎的重要原因。如果东北地区的生育率一直低下去,人口总量会继续下降,人口结构也会进一步老化。
然而,东北地区的人口危机,生育率低固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却是人口外流,尤其是年轻、高素质人口的外流。这些人口的外流,不仅让东北人口总量减少,劳动力比重降低,更拉低了平均人口素质,让原本就陷入发展衰退的东北更雪上加霜。众所周知,东北有很好的教育基础,为数众多的高等院校,但东北的大学毕业生普遍不愿留在东北工作。如果能够留下更多的大学生在本地,东北的人口危机,至少因人口流失造成的发展忧虑就不会那么严重。
其实,东北三省总人口超过一亿,绝对人口数量并不少。而全中国有13亿人口,人口压力依然巨大,所以中国需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而不是为了经济总量和劳动力数量,简单地继续追求人口总量的增长。从国内各地情况来看,人口总量多的地方,通常经济总量也高,但人均经济总量未必高,而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未必人口总量很高。所以,对东北人口增长停滞甚至总量略有减少,可以不必太过担忧。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将人均效益提高,东北照样是有希望和活力的地方。而且,人口不拥挤,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
东北人口下降,靠引导生育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新生育的人口,到成为劳动人口需要很多年。而如果当地缺乏吸引力,这些新生人口到了一定时期依然会外流,并不为本地经济发展做贡献。事实上,北京、上海等地市的生育率也比较低,但这些地方靠比较公平的制度环境、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等,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大量人口,其中很多还是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些地方对本地人口增长停滞,并没提出用鼓励生育来改变。如果只看到东北生育率低,看不到更重要的人口流动,看不到对人力资源的争夺,试图用提高生育率来解决问题,将是缘木求鱼。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东北的人口为何会外流?过去,东北是个吸引人口的地方,有很多外地人“闯关东”,很多人去东北的企业、矿山、林场参加建设并安家落户。这些年,原本比较恋家的东北人开始外流,除了地方经济发展形势因素之外,更要从软环境上去寻找原因。在东北,找工作、办事往往需要找关系,投资者不但不能得到良好的服务,还常被提醒“要懂东北的规矩”。近日,李克强总理强调,东北必须要做好“资源”的文章,尤其是“人力资源”这个最宝贵的资源。很显然,“人力资源”不是靠多生孩子就能获得的。东北只有加快改革开放,营造更好环境,增加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才能让人口和发展危机获得有效解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