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仰:等你当爷爷奶奶时再看京津冀
我先玩个文字游戏。“京津冀”拼音缩写为JJJ。京津冀一体化现在叫“京津冀协同发展”,意思是“三个J”要一起动。玩过“争上游”、“扎金花”的朋友应该知道“三个J”一起打、一起出牌、一起出手的作用。还有比“三个J”更厉害的吗?好像全世界都找不出如此紧密、如此规模的“三个Q”“三个K”“三个A”了。所以,“三个J”大概是很厉害的。厉害到什么程度?我就当回“大棋党”——这是一盘很大的棋。中国在当今世界是很有力量的。力量显示在多个方面,例如军事力量、政治力量,文化力量,经济力量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力量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所以国家提出西部开发,要实现东西部平衡发展。事实上,在南北方向上,这个问题同样存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是从南方的珠江三角洲开始的。上个世纪80年代,南方在经济上先行一步,造成全国范围的“孔雀东南飞”,即各种资源涌向南方。这一现象甚至影响到当时的上海。后来,邓小平曾经说:上海浦东开发晚了。不过,长江三角洲地区很快也追上了珠三角的步伐,令世界惊讶地瞩目。但是,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向南大搬家的现象并没有彻底改变,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东北地区的人才流失。司马迁曾经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不均衡流动导致的倾斜,至少在目前阶段,主要是由经济不平衡造成。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J”一起出手,可以看成是继珠三角、长三角后,整体打造环渤海经济圈的一步棋。
当然,“环渤海经济圈”不会完全局限于经济发展。早在珠三角经济起飞时就有一个说法:港澳(当时)经济虽然优于内地,但在文化上是一片沙漠。这个说法体现出文化与经济在发展水平上的不协调。经济发达不等于文化繁荣,这一现象,目前在全国东西南北都存在。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环渤海”整合,从更高的层面上说,是实现全国性平衡发展,尤其是经济与文化、政治协调发展的一步大棋。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展现,我们不能永远像当年的米国那样被称为“暴发户”“土豪”。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统而言之“中国自信”应体现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指标的综合中,也就是说,硬实力和软实力都要增强和提高。如此,才能占领潮头,真正领先世界。在这个问题上,京津冀协同发展显然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和潜力。但这还不是全部。更大的棋还在后面。
前不久,我的一位过去的年轻同事结婚,蜜月旅行周游世界,从东南亚到米国,从欧洲到东北亚,最后一站到韩国,给我发信息说:刘老师,给你带点韩国小点心吧,是韩国一个贵族世家的家传手艺。我回复说:韩国的贵族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村长、镇长,估计好不到哪去。不过可以尝试一下,以证明我的说法。东西到了之后发现,包装比较精致,口感、品味其实很很很很一般。然而,近年来,中国人富裕了,每年前往日韩购物的人群浩浩荡荡。前不久,去韩国的中国游客还被关进小黑屋,去日本的游客还因为马桶盖闹得沸沸扬扬。为什么?因为我们自文化心理上还很弱势。虽然中国制造的质量与日韩相比有落后、有匹敌,还有超越,但文化心理的弱势使得我们很多同胞还是把日韩当成先进,非要去那里买点“好东西”。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J”一起出手,就是要改变这种现象。
数千年的历史中,日韩要买点好东西、学点高大上的文化,都要来中国。那才是中国与东北亚的日韩乃至于中国与整个周边国家、地区的正常状态。现在部分中国人对于日韩的文化弱势心理,放在较长的历史时段中看,是很不正常的。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这种不正常现象,让历史恢复本来面目。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的环渤海圈,将成为东北亚地区各个领域的高地,制高点。到那时,中国人再去日韩,就好比城里人去农家乐,看看日韩有啥土特产,顺便欣赏一下日韩充满偏远情调、乡土气息的歌舞表演。其实,当今中国社会追求日韩流行文化的现象更多体现在小镇青年的穿着打扮中,已经开始显露出它的下里巴人的乡土本质,绝难上升到阳春白雪的高度。
有些中国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冷言冷语,在我看来,要么是某种原因上的故意,要么是心理上卑贱惯了,要么是缺乏长远目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长远规划目前一直到2050年。到那时,现在的年轻人都将是爷爷奶奶的级别。回想上世纪70年代,我去离上海几百公里的安徽农村时,那里还在点油灯。如今,那里已经开始堵车了。那时候,谁能想到三四十年后中国的天翻地覆?现在也一样。对于今后三四十年中国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想象,充满自信。到那时,日韩要来买点好东西、学点新文化,我们还得像历史上那样,考虑卖不卖,这个学生收不收。它若再次变成倭寇,我们还得狠狠教训它才是。京津冀地区离日韩这么近,首当其冲吧。它的目标至少就是取代日韩,成为东北亚的各种中心,除了“农家乐”中心。
要说“大棋党”,还应该更大一点。马可·波罗当年对中国的赞美和羡慕还记得吗?对啰!它不会成为广陵绝响,它还会重现。中国,或者说以京津冀为代表的核心地区,将成为世界的首善地区。今天不相信中国未来前景的人,恰似当年不相信马可·波罗叙述的鼠目之辈。我相信,未来的某个时候,我的后代会骄傲地说:我爷爷(或者我的祖爷爷)当年说对了!其实,这种预言并不难,几千年的历史早已经把答案告诉我们了。所以,要说“大棋”,我们的祖先就一直玩得最好。从大历史的角度说,让它一步,让它几个棋子,不会妨碍最终的棋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