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进:人民币跌了?钉住美元还是主基调
近期,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加上英国、泰国等风险事件的发生,令美元急剧上升,致使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出现了一轮“急贬”,迅速超越6.7的关口,10月10日跌至6.7075,破六年来低点。10月17日(周一),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度下调至6.7379,继续刷新6年低位,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盘中更一度分别跌破6.74和6.75。
然而不同于以往,货币决策者并未对人民币汇率出手干预。一时间市场担忧,人民币汇率是否开启新一轮趋势性贬值的声浪再起。海内外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近期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市场猜测人民币贬值幅度或将进一步扩大。
德意志银行预测,中国以放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又试图冷却房地产市场,随着美联储走向利率上升的通道,人民币将面临来自资本外流的贬值压力,到2017年和2018年,人民币或将分别贬值到7.4和8.1。
人民币成为热门话题有诸多原因,这不仅表示中国是经济超级大国,而且涉及了最具争论的核心问题:西方经济学家早已达成共识,多年来人民币兑美元被低估了15%至40%,使出口具有不公平的价格优势。而2015年夏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由于人民币近几年的升值,使其兑美元不再被低估。
因中国政府的严格控制,人民币(CNY)作为一道防火墙,从来没有被认为是国际货币。然而现在情况改变了。根据渣打银行的统计,人民币的使用率自2010年以来,已增长21倍,而且在过去10年中,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5%。渣打银行还预测,到2020年中国28%的国际贸易将以人民币计价。
去年12月,IMF宣布人民币加入SDR篮子货币,央行副行长易纲曾明确表示:“人民币加入SDR后,基本汇率制度不会改变,但市场化改革和机制完善会不断向前推进,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要逐渐向市场决定性作用过渡。最终目标是要稳步实现人民币汇率清洁浮动。”
可以预见,人民币“入篮”之后将更加国际化。而投资者担心人民币“入篮”是否成为汇率新一轮暴跌的导火索?事实上,加入SDR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转变,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是“有管理的浮动”。
从金融角度分析,人民币是第一个“入篮”的新兴市场货币,虽然短期内在海外市场反应并不热烈,许多分析认为它的象征意义多于实际效果,但长期的影响却是显著的。
就单拿人民币汇率而言,近日只是由于美元大涨,致使人民币兑美元下跌。可相对其他货币而言,英镑下跌更加惨烈,达到三十年来最低位,而加币也大跌5%。
根据路透社的测算,三个人民币汇率指数不跌反涨,CFETS指数大升至94.32。也就是说,若将各国硬通货比做姑娘,在选美比赛中人民币恰恰是除了美元之外,能够脱颖而出的。
此外,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将是渐进的,尽管美元最近持续走强会吸引资本回流美国,但是对人民币所施加的压力很有限。因为过去4年里(自2013年至今),人民币持续飙升了足够长的时间,随着中国公司偿还海外债务的减速,人民币对美元稍加贬值属于正常现象。
由此可见,这次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并不能解读为人民币将出现趋势性贬值,而是汇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之前,其钉住美元依然是主基调。
中国仍然是出口大国,产品出口主要靠资源优势而非汇率优势,况且在美元定价权的前提下,汇率贬值对促进出口起不了关键作用。然而产业转型则需要时间,等产业转型结束,甚至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撤下防火墙)之时,人民币兑美元才可能进入大幅贬值通道。在此之前,当贬值压力一次性释放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逐渐企稳,突破7是小概率事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