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逆周期调节的宏观管理可能需要反思了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2万亿元,环比增加29%;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72万亿元,比8月14697亿元的修正值增加17%。这两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信贷环境已然摆脱了七八两月的疲软状况。而人们也想当然的认为,信贷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信贷的扩张必然伴随经济的增长,于是大家又开始信心满满了。然而,在中国当下经济下行,债务高企,并且债务还在加速推进的情况下,信贷高速增长并非好事。信贷的高增长,表明债务的高增长,这几乎是连生体。过去的多年经济都是信贷放水放出来的,但是信贷放水仅仅增大了M2,货币在金融系统内部盘旋,金融机构之间在市场上的套利交易而已,其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在逐渐减弱,直至这个效应到零。
还是那句话,尽管有信贷增长,主要看信贷投放是否有效,信贷投放是否产了正的现金流,产生了利润,并且这个利润是大于银行的利息的,如果利润不能大于银行利息,事实上实体经济就是给银行在打工,而如果没有产生现金流,或者现金流非常小,信贷投放不仅仅制造债务,而且还在制造不良资产。
而当一个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由于各行业的需求都是疲弱的,信贷投放很难创造价值,寻找优质的有潜力的项目,极为不易,这时候大量信贷投放不仅仅起不到灌水的作用,甚至就是债务的直线上升,在这个意义上将,所谓的逆周期调节的说法是有问题的,这种所谓宏观调控的思路,只会给经济增添更大的问题。
信贷的本质,事实上是由银行把社会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给企业,让企业通过生产经营创造价值,如果这些资源成为库存,卖不掉,就成为过剩产能和不良资产,而正是这些不良资产和额过剩产能造成企业经营困难,为了进一步盘活资产,必须继续向银行贷款,而银行也为了收回贷款,更加加大了对企业的贷款。这就是最近几年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但是信贷和货币创造却在飞速增长的原因。
而目前国内不论是政府官员、学者还是媒体,对高增长的投资和银行信贷都在欢呼,一旦投资和信贷下滑,便开始责怪银行惜贷,企业融资需求不足,这种思维缺乏基本的经济常识,让债务直线加速。
根据最近美国国际金融学会(IIF)的估计,中国债务占GDP的比值已经达到了300%。如果算上无法说明的“影子”信贷通道,而且现在还在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高盛表示,2019年中国的总债务与GDP的比值将超过400%,这绝对是一个荒谬的数据。当然我们无法判断这些数字有多科学,但是我们看到目前决策层没有意识到信贷高增长的危机和风险,也没有有效的办法控制债务的加速增长。
而从货币数量理论而言,货币的高增长必然带来通货膨胀,一旦货币投放增速超过生产和服务增长的速度,货币就被积压下来,最终必然表现为通胀,历史上没有过货币高增长而不出现通胀的。
中国经济未来必须走的路首先应该是压缩投资,压缩信贷,然后信贷要讲究效率,要有基本的现金流和利润考核,不然债务就留给子子孙孙,而子子孙孙的人口又是减少的,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