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 发表于 2016-10-24 00:11:28

余丰慧:诺奖得主的契约理论对中国是雪里送炭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0日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伦,以表彰他们在契约理论方面的研究贡献。

  这不由得使人们想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易成本理论提出者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在81岁高龄,戴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他的“科斯定理”被概括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他还以一个英国经济学家的身份在美国关注着中国经济改革,以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观点对中国经济问题提出忠告,字字珠玑,其言无价。那么,2016年两位经济学诺奖得主的契约理论对正在深化改革的中国经济有何启发,有何意义,有何帮助呢?笔者认为,正是中国之急需,对中国经济改革是雪里送炭。

  什么是契约理论?契约理论是多年来不断发展的经济学分支领域之一,涉及分析在特定交易环境下契约人的经济行为与结果,往往需要通过假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交易属性,建立模型来分析并得出理论观点。但现实交易通常具备复杂性,很难由统一的模型来概括,由此形成了从不同侧重点来分析特定交易的契约理论学派。

  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伦两名获奖者创建的新契约理论工具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与制度,以及契约设计中的潜在缺陷十分具有价值。

  社会的许多契约包括诸如股东与高级管理层、保险公司与车主、公共机构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鉴于这些关系常常会带来利益冲突,契约必须被合理设计,以确保各方能够采取互利的决定。今年的获奖成果发展了契约理论,两名经济学家创建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来分析契约设计中的许多不同问题,如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薪酬、保险自付额与共同支付和公共部门私有化等。这些理论对于中国来说,正是急切需要用来解决经济改革中的最现实问题的理论。

  如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薪酬体制是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而且多年一直没有解决好。这个理论或能够帮助中国处理国企高管薪酬绩效这个棘手问题,最少能够带来一些启发。上世纪70年代末,霍尔姆斯特伦通过模型示范了一个主体应如何为一个代理设计最佳契约,而代理的部分行为不能被主体所察觉到。这一信息原则精确地诠释了该契约如何将代理人的薪酬与绩效相关信息联系起来。霍尔姆斯特伦运用这一基本模型,展示了最优契约如何慎重权衡风险与激励。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国国企薪酬绩效管理与改革中,或能够走出一条别有洞天的好思路。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其中明晰产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头戏。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如何准确解决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矛盾问题是一个大课题。既要保证国有制不大权旁落,被控制权侵蚀,同时还要保证经理管理层有积极性,对企业有经营上的绝对控制权。这需要经济理论指导。

  再者,在国企改革中兼并重组,整合债务与股权,都是非常急迫并正在开展推进的改革。例如、银行债权转股权,中央刚刚颁布实施意见。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诺奖得主来了个“雪里送炭”。

  哈特对不完全契约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并对经济学几个领域、政治学及法律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成果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可以研究如哪些公司应该合并,债务和股权如何适当组合等经济理论。非常值得中国借鉴,这是正在进行的中国国企改革之急需。

  一些带有公共公益性质,提供公共产品的机构如何改革才能使得社会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实行何种所有制才能效率最大化。在中国一直处于争议与迷茫摇摆之中。哈特对学校或监狱等公共机构应该私有还是公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成果也可资借鉴。

  两位诺奖得主的契约理论一个大特点是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契约问题。不完全契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哈特在其专著《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中,提出了“不完全契约”理论。他与本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另一位获得者霍尔姆斯特伦的研究中,谈及了契约设计中存在的不完备之处,并揭示如何帮助人们应对利益冲突。制定CEO工资、解决团队里的偷懒行为等“契约理论”都很有用。

  总之,对中国而言,哈特与霍姆斯特姆的得奖理论可谓恰逢其时。目前中国的改革缺乏明确实用的理论指导是软肋之一。而两位诺奖得主的契约理论对于中国急需的国企改革、金融市场改革、公共机构改革等等提供了非常实用现实、操作性很强的指导理论。正如一位分析者说,他们的获奖,无疑会鼓励更多的经济学家拿起契约理论的解剖刀,让中国改革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呈现出更加清晰的结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丰慧:诺奖得主的契约理论对中国是雪里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