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 发表于 2016-5-16 13:22:07

邱林:俄罗斯与中国打交道究竟要留几手?

  中国和俄罗斯关系的稳定,对最近二十余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具有不可低估的保障作用,但两国关系毕竟是一种互动,稳定能否持续不因当下而决定。当然,两个大国间关系的天然复杂性,以及因为领土和资源规模带来的地理政治潜力,都会对仅仅是基于情感或单一安全利益的“友情”产生挑战。

  正如此,俄罗斯政治与经济“战略重心转向亚洲”一直以来似乎就是兑现少于预期。一些观察家认为,尽管俄罗斯与中国打交道时,总是留一手,但中国却显得十分慷慨。例如今年4月底,两家中国银行提出提供120亿美元(约合780亿元人民币)贷款用于开发位于北极圈内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这是俄罗斯企业历史上获得的最大项目的融资协议之一。

  据了解,这一协议是几周内中国对该项目的第二个重大承诺。3月份,俄罗斯最大的独立天然气生产商以及亚马尔项目中俄罗斯主要股东诺瓦泰克公司以12亿美元(约合7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中国丝路基金出售了该企业9.9%的股份。不过,亚马尔协议似乎不太可能预示着大量类似的中俄能源协议。

  事实上,中国与俄罗斯“做生意”始终很难,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谈判。在中俄最初进行天然气谈判的同时期,中亚、中缅的初步合作和谈判同样在进行。截至2016年年初,中亚天然气已通过新疆霍尔果斯等口岸,成功连通到了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缅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虽然遭遇了一定的政治阻挠和战争风险(克钦族独立军与缅甸政府武装冲突),但顺利通过云南,入境中国。

  回过头看,20多年来,俄罗斯与中国一直都在谈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问题,然而始终没有确切消息。20年的谈判,对一个战略性项目而言,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但对于项目的谈判者来说,足以令其从“黑头发谈成了白头发”。这一漫长时间,横跨了普京总统的第一任期,总理任期,直至其总统第二任期。用一句话来形容,中俄天然气交易是“见烟不见火”。

  这只能说明一点,“油气牌”始终在俄罗斯政府的对外政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目前急需投资和经济发展动力,但是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相关的愿景和蓝图,将这片广袤、不宜居但又资源丰富的土地从一个单纯的原材料供应者变成俄经济乃至亚太地区的一个关键性参与者。

  驱动力之一是,随着俄罗斯寻求将自己的能源市场从欧洲及其经济危机中分散开来,他们希望在亚太地区充当一个突出的战略和经济角色,中国无疑是它寻求的对象。

  尽管如此,就俄罗斯而言,它始终没有放弃在不依赖中国的情况下自行确定利益基点的尝试。例如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方案在21世纪初的反复变更折射出了莫斯科以油气资源为筹码、在东亚国家间纵横捭阖的手腕,俄罗斯向越南出售6艘“基洛”级潜艇则令南海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在俄罗斯对华贸易出口中,除了武器交易外,能源是俄罗斯有着绝对优势的筹码,而中国又迫切想得到的战略资源,因此,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运用这个筹码的机会。对中国来说,能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俄罗斯把天然气看作是民族复兴的战略保证,但对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却心态复杂。

  中俄伙伴关系在政治上的意义越是重大,它们在经济特点和整体目标上的不协调越是显得突出。不妨把中俄关系和中美关系做个比较:由于中国承认美国作为国际政治经济体系领导者的地位,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也更倾向于采用间接手段,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和能力上的差异“稀释”了冲突的概率,是故中美二十余年来虽麻烦不断,韧性却依旧突出。

  在经历了叶利钦时代被欧洲拒绝、爆发车臣战争、国际影响力急剧衰落的冲击,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已经放弃了依托文化和“软实力”重建国际威望的可能性,越来越多地倚重石油、天然气筹码和“硬实力”来投射存在感。

  因此,中国的能源需求和俄罗斯丰富的能源储备——在资金方面刚好相反——似乎会自然而然地使他们成为伙伴,但俄罗斯并不甘心仅仅充当中国的能源提供者,而要在一些战略问题上占据至高点。这正是俄罗斯与中国打交道时,总要留一手,甚至是几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邱林:俄罗斯与中国打交道究竟要留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