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信用收缩背景下的英镑闪崩
10月7日,英镑兑美元在10月7日亚洲早盘出现闪崩,跌幅一度达到6.1%,录得自1985年3月26日以来的最低点。英镑对美元在北京时间10月7日一度从1.26暴跌至1.1819,随后收复至1.24左右。英镑突然闪崩在国际金融市场造成极大困惑,因为当时没有任何足以影响英镑币值的新闻足以导致如此巨大的下跌。
现在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是,欧洲领导人的言论,加上英国决意脱欧的进程加快,让投资者担心英国乃至欧洲的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危机。这个说法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英国脱欧有许多不可预期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对双方的贸易将产生较大影响等。
但是,这不足以解释英镑突然下跌幅度如此之大,英国经济基本面未有大变化。在脱欧前,英国经济复苏早于美国,此后也是跟随美国缓慢复苏,这也是此次英国脱欧的一个原因。
在笔者看来英镑的闪崩主要是一个流动性问题,是一个信用周期的问题。流动性才是金融市场的最主要的神经,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通道。信用紧缩周期来临后最明显的表现是流动性的紧缩,表现为美元荒。
在信用货币时代,流动性事实上就是信用,而信用就是信心,一旦有了信心就有了流动性,比如你要做一笔投资,需要流动性,就是需要去借钱,如果借钱的人对你的投资有信心,他就会借给你钱,这时候就是流动性充裕,如果没有信心,他就不借钱,你的投资不能实施,就是流动性枯竭。大家突然发现都没钱了,比如2015年6月份的股灾。
去年央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撰写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测算,全球M2的增速在危机之后有所上升,现在已经有一个大幅度下降。今年4月美国国债的交易量创六年以来新低,企业债交易量同比下降14%,2015年以来美国企业债市场规模增加2倍,但成交量却减少了10%,交易商报出的买卖价差是以前的3-4倍。
原因是全球货币乘数下降一半,为什么下降?可能是因为银行有超额备付,但不愿意贷款。私人提供的流动性不足,可能是温和复苏等很多种解释,还有金融监管政策的因素,比如马上要实施的LCR(流动性覆盖率)的要求,监管的新规降低了金融市场做市的动力,还有主要发达国家实施大量的量化宽松,购买大量的安全资产导致市场上可获得的资产不足,这些都是可能的解释。
随着美国加息步伐的越来越近,欧洲、日本和英镑将在实施大幅度量化宽松后,不得不选择退出,央行报告认为这个时间点在2017年,那时候谁来提供流动性。这时候,世界经济可能还会出现通货膨胀,2017年左右,全球流动性提供会有一个断崖式的下跌。
而就英镑对美元的交易而言,英镑遭到了抛售,目的是要拿美元,但是美元的持有者在一定的价位不愿出手,除非你再用更多的英镑跟我交换,这就导致英镑对美元的急跌。如果在交易的那一瞬间,这种行为集中,大家预期一致就会形成闪崩。尤其在规模庞大的国际金融市场上,量化交易盛行,杠杆衍生品交易繁荣,一旦形成一致预期,交易的就会放大。
10月7日,美元走势相对比较平稳,欧元波动也不大,但是闪崩就发生在英镑对美元的交易中,说明金融市场上美元流动性的稀缺程度。至少这笔交易中,有投资者急于抛弃英镑要拿美元,哪怕承担超额损失也在所不辞。
从美元的基本面看,美联储一再表态今年后几个月加息可能性非常大,而决定加息的重要指标非农就业数据,将在10月8日公布,数据如果向好,并非一定导致美联储加息,但是美元持续升值的可能性就很大,这是投资者惜售美元,而抛售英镑的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在这个交易中,抛英镑拿美元,可以说是投资者的一个避险交易。也就是说说流动性趋向于美元黄金日元等安全性资产,对于其他货币就会出现流动性的收缩。
随着美国加息步伐的日益临近,信用收缩才刚刚开始,类似英镑闪崩的事件还会继续发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