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从发展到难民,全球社会治理需要中国模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9月18日至28日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1届联合国大会系列高级别会议,并对加拿大和古巴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李克强总理的联大“首秀”,舆论场关切的并非相关双边会晤,而是中国阐释的全球新发展观和社会治理理念。简言之,中国在主导全球民生观。除了联大的一场一般性辩论,还有两场难民问题会议以及一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座谈会。
有战争就会有难民,有天灾人祸也会有难民,恐怖主义、大国纷争同样也会产生难民。尴尬的是,难民问题不再是非洲和亚洲贫困和战乱地区的“专利”,欧洲备受难民问题的困扰。因为难民问题--或者说难民衍生的问题,英国开始脱欧,德国政局不稳,法国右翼势力抬头,新老欧洲出现纷争,连美国都出现了反全球化的倾向...如今,全球难民人数超过6500万人,为二战以来最高。难民高发地区,中东恐怖主义的喧嚣与美欧俄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争夺战脱不了干系。
和平与发展,是解决全球难民问题的关键。但是,化解文明的冲突,解决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纷争,以及全球协力破解恐怖主义,是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中东叙利亚乱局和IS(伊斯兰国)捣乱引发的欧洲难民潮就是明证。
中国总理参加难民峰会,体现中国对全球难民问题的关切。中方立场一贯明确,主张难民问题要标本兼治,这一主张也体现在中国《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中方立场文件》之中。重要的是,在容易产生难民分钟的全球热点区域中,中国从来都没有介入地缘政治利益之争。相反,无论在非洲还是在中东,中国要么是不讲任何条件的资金、项目支援者,要么是负责任的调停者,从而都不是难民问题的制造者。
因而,中国总理关乎难民问题的立场宣示和治理举措,不仅更具人文情怀,而且能够取信于国际社会。
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危机带来的后遗症,让全球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挫折。直接的后果是,全球经济发展将会更加不平衡,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迫切的现实难题。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一剂良药”。但是,这要求全球各国尤其是大国、富国应该充分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到言行合一。本次联大,李克强总理参加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座谈会,主旨内容依然是促进全球维持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保护地球免于破坏。
在保护地球环境、维护生态文明方面,中美两国做出了大国表率(率先签署巴黎气候协议)。但在促进全球维持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方面,发达市场做得并不好,而是利用全球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实行利己主义的财政、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后危机时代的这些反全球化举措,一方面耗尽了传统全球经济秩序的公信力和领导力,另一方面也导致全球经济发展的更加不平衡。全球市场将进入富国平庸、穷国更穷的尴尬态势,新兴市场也会因为缺乏后劲,而无法延续危机周期前的经济活力。
中国不同,危机前、危机中、后危机时代,中国都充当了全球主要经济引擎的作用。中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但同时也开始了颇具雄心而且很有耐心的结构性改革。更重要的是,除了内部的结构性改革,中国也启动了资本和产能项目汇集全球的“一带一路”战略,从亚洲到欧洲再到非洲,沿线国家都因为中国的这一战略而受益,富国通过这一战略强化对华经贸联系,发展中和新兴市场国家,则借力中国资本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中国产能项目优化产业结构。
要完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目标,靠中国唱独角戏不行,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应该共同加入到这一攸关全球经济未来的宏达计划中来。
因而,李克强总理参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座谈会,可以说不是主场的主场,不是主持的主持。因为中国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这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市场所没有做到的。
关爱难民问题,关切全球发展,中国总理的全球民生观必然得到全球的认同。全球经济治理,已经离不开中国方案;全球社会治理,也需要倾听中国声音,更需要中国模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