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对不愿放权的地方部门启动反腐调查!
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说,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国政府网2016年05月10日)李克强说,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以上,提前超额完成承诺的目标任务。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多数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70%。不过问题依然存在,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存在放权不到位、监管缺失疏漏等问题,公共服务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有很大空间。
应该说,中央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是下了大决心的,是有成果的。但是在现实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在基层落不了地的严峻现实,基层不作为的现象依然突出。上面政策和下面落实有时是“两张皮”,不少事情在基层推不动,落不了实。
据人民日报5月9日报道,郑州一家服饰公司副总经理王先生拿着郑州市政府《郑州市降成本优供给推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跑到规划局想调整一下厂房规划。谁知办事人员却说:“我们没收到这样的文件,办不了。你让市里专门给我们发一个文件,就给你办!”
还有“有的审批权从省里下放到县里开发区后,工作人员干脆对企业说,‘我们还没弄明白呢,你们先等着吧’。可是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哪儿等得起啊。”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如此感慨。
另外,关于各种各样的奇葩证明仍在不断出现,群众办事还有诸多不便。因此,“放管服”改革是不是最终取得了成效,关键不是看数字说话,而是要看企业、群众的实在感受,而是要看官员的工作作风与工作理念是否有了变化。
有一件事让我颇为触动,那就是在一次讨论政府职能转变时,有位领导就说,现在有些事越来越看不懂了,明明资源共享是颇有好处的,不仅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利用,而且还能节约更大成本,可是有的部门就偏偏不愿意;明明放权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是能减少权力寻租的,可是有的官员就偏偏不愿意。这其中是什么,就是“利益”。那些不愿意的就是守着既得利益的,都是有个人小算盘的。
显而易见,在这种既得利益和小算盘的背后,一定会有某种交易存在,这必然导致腐败的问题。为什么一些部门坚决不放权、坚决不便民?为什么有的信息就是不能全面公开?为什么有的资源信息就是不愿意共享?为什么有的地方行政首长也一再强调要简政放权,却总有部门不执行、讲条件?这些本该属于人民的权力,却偏偏要掌握在几个部门甚至是几个人的身上。这里面究竟掩藏着什么?
怎么办?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一是对不愿意放权等改革的地方、部门启动反腐调查,特别查查那些与权力直接相关的人,看看这其中究竟有多大的利益。这条可以成为一条制度性的举措,也就是说,凡是在规定时间不能落实的部门,都可以启动反腐调查。二是实行“能上能下”的用人措施,就是对不能按时按要求落实的、还在讲条件的官员,完全可以撤职、罢免,让能干的官员上来,让不想改革、不能改革、不敢改革的人换位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