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泡沫即将破灭 但中国靠印钞能对付过去
旁白:周五晚上八点半,是全球投资者再次屏息以待的时间,因为美国8月非农数据要出台,目前市场预期是美联储没准九月要加息,因为不加息的理由已经没有了。所以你看到下面信息,不要奇怪:亚洲企业在美联储加息前抢着发债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联储可能于今年秋季加息前,亚洲企业和金融机构正争相发行美元计价债券。今年8月份,亚洲地区(除日本外)美元债券发行总额飙升至140.5亿美元,较过去两年同期发行额都增加一倍。8月份通常为新债发行淡季,主要是受暑期影响。美元债券发行量的激增,正值企业利用有利的市场条件之际。由于欧洲和日本等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仍维持宽松货币政策,资金已流向投资于新兴市场债券的基金,这进而压低了亚洲的融资成本。亚洲投资级债券平均收益率已降至3.38%,较年初低约0.84个百分点。摩根大通亚洲信用债指数显示,非投资级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下降1.61个百分点,至6.41%。债券收益率随着价格上升而下降。瑞银亚洲债务资本市场联席负责人PaulAu表示,美元债券供应增加的原因之一是美联储加息方面的担忧,但更重要的是,低收益率环境对发行人非常有利。市场参与人士估计,至少在美联储加息之前,亚洲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发债活动都会保持活跃,因为发行人寻求把握住低融资成本的机会。包括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内的几名官员上月都暗示说,美联储可能很快加息。尽管上个月债券发售升温,但今年年初的时候还是比较迟缓的。2016年前八个月,亚洲市场美元债券融资总额达到1,267.1亿美元,但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7%。瑞银的Au说,为了满足再融资需求,企业可能继续通过发债融资。他还说,中国的发行方可能仍是亚洲美元债券发行方的主力之一。Dealogic的数据显示,亚洲地区(日本除外)总共有212.7亿美元的美元债券将在今年年内到期,另有1110.7亿美元的债券将于明年到期。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大中华区发债人发行的。
旁白:这是囤积粮草过冬的态势啊,有这么干的么?真是这样,加息紧缩货币的口炮声那么大,谁不怕?你看看下面就知道了,这些年来,尽管大家说“去美元化”,其实搞来搞去,还是美元是老大:
BIS:美元依然是全球主导媒介货币
本周,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其最新三年度调查报告示,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额下滑,2016年4月份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额是5.1万亿美元,相较三年前同期的5.4万亿美元有所下滑,其中现货交易额由2万亿美元下滑至1.7万亿美元,为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滑。报告显示,美元(USD)依然是全球的主导媒介货币,占了2016年4月整体交易的88%,较2013年4月的87%稍有上升。对比之下,其余八大流动性货币的排名有明显的变化。欧元仍是第二大交易货币,但其份额在2016年4月下降至31%,远低于其2010年4月时39%的峰值。许多新兴市场货币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有所增加。据报告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占比由3年前的2%翻番升至4%。2016年4月人民币的每日平均交易额为202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八位。其中95%均是相对于美元进行交易。
旁白:反正人民币国际化现在是自废武功,干脆关门自己玩,而且有意思的是,中国货币官僚,也有样学样,跟着美联储搞起了紧缩口炮:
央行副行长:稳杠杠的含义就是降低杠杆增速
央行副行长易纲回答“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是否会出手干预”时表示:我们现在有3.25万亿美元充足的外汇储备,如果汇率出现异动,我们肯定会通过多样化的政策,用政策工具箱,比如引导预期、货币政策、本外币配合等(来干预),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宏观政策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稳定。易纲表示,今年包括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觉得总体效果很好,货币政策有这么几个考虑,一是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足,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流动性是充足的,我们以各种各样的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由于流动性充足,利率就平稳了,市场就有一个稳定的预期。第二,货币政策要用信贷政策来更多地支持中小企业和落后地区的发展。比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水利工程改造等,信贷政策的重点是支持实体经济。第三,说到宽和紧,中国在大力度推进结构性改革,有些改革是比较痛苦的,比如去产能,货币政策愿意以一个适度的方式创造出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使得这个环境有利于促进改革,通常我们用中性的货币政策来描述这样一个环境。如果货币政策太宽松,可能改革的动力就不足了。它挺舒服的就没必要改了。如果货币政策太紧了,改革疼痛就会太大。在中性的环境下,改革有更高的概率取得成功。易纲回答“中国会不会要加大去杠杆力度”时表示:中国总体杠杆率是挺高的,去年底总体杠杆率是234%,其中个人和政府杠杆率不高,都在40%左右,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比较高。杠杆率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不算低了,和发展中国家比算是高的,总体看是属于偏高的水平。至于要不要去,中央提出要去杠杆,我认为是正确的,但是怎么去,我认为短期要先把总杠杆稳住,稳杠杆意味着不再增长了,可能近期做不到,但是通过努力先把杠杆增长速度降下来,去年杠杆率增长了9个百分点甚至更高,杠杆率这样增长太快了,如果把速度降下来,就是稳杠杆的政策含义。后面再在企业、个人、政府间优化结构。这样优化就会使得整体的杠杆率是合理的、有效的,长远看是可持续的。
旁白:这是啥意思?意思就是降低房贷增速和地方债增速,否则后面没法收摊。至于其他领域的杠杠增速,除了房地产和地方基建项目之外,你还能看到什么加杠杠增速?电商部门倒是增速很快,但人家现在不缺钱,压根不需要银行业帮忙,你看看下面就知道了:
银行业出现降薪裁员潮
实体经济下行,银行的日子也不好过。随着2016年中报披露完毕,上市银行上半年的经营情况随之浮出,除了利润增速个位数、不良资产继续攀升和经营情况恶化外,多家银行呈现一个新的迹象:员工薪酬支出减少,曾经的高收入行业陷入降薪潮。受此影响,1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0家银行出现员工人数减少,上半年银行员工变动人数达3.5万人,银行遭遇前所未有的史上最大规模离职潮。其中引发银行员工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薪酬下降,员工跳槽谋求更好发展;银行控制管理成本;电子渠道替代率上升,银行员工自然减少;以及自然退休人员增加。同时,近期频出的大城市房产限贷政策,也让银行少了部分一直以来最为“优质”的贷款。
旁白:如果不是房贷顶着,估计今年上半年银行业的情况更难看。因为上半年地产行业的火爆,全是银行业提供燃料的:
房地产钱从哪儿来?银行四路资金流入房地产或超10万亿元
银行方面今年上半年提供约超过10万亿资金,兵分四路,表内贷款和表外委托贷款逐渐降温;而自营投资和银行理财则在增加输血量。公司债这一年来突飞猛进,去年5月到今年8月债市为房地产企业提供的资金已超过1.2万亿。与此同时,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成本不断下降,发行利率低至3%。冰火两重天。国内发行量不断上涨,而境内房地产公司在海外发债的数量和规模都极速下滑,今年前8个月的发行规模才47.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63%。
旁白:这种情势下,你拍拍脑袋就知道,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易纲尽管也玩口炮,但动作多少也要有一点:
央行开始收紧流动性
在央行近期加量逆回购投放之后,资金面整体趋稳。不过,短期资金仍显紧张。9月2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隔夜利率依然维持2.0660%高位不变,统计显示,这是自2015年4月20日隔夜利率从2.0870%下跌以来再创16个月以来的新高。具体看来,短期利率中,隔夜利率维持2.0660%不变,7天期利率上涨0.10个基点,至2.3690%;14天期利率下跌1.63个基点,至2.5550%;1月期利率下跌0.60个基点,至2.6900%。中长期利率中,3月期利率下跌0.30个基点,至2.7880%;6月期利率下跌0.35个基点,至2.8860%;9月期利率下跌0.15个基点,至2.9240%;1年期利率上涨0.05个基点,至3.0265%。公开市场方面,央行今日开展7天期逆回购3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1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25%、2.40%。
旁白:但中国央行真的敢动手收紧流动性?别做梦了!全指望资产泡沫过日子呢,一旦泡沫崩了,那放水规模会让2009年那次相形见绌,不信,你看看下面桥水的判断:
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中国的泡沫即将破灭
在美国金融科技网站BusinessInsider获得的一份桥水基金给投资者的文件中,桥水表示,中国经历了一个“不可持续的信贷建设周期”,这是“典型的债务繁荣和萧条周期”。该报告称:“目前来看,这快速的信贷扩张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创造了多个弱点。而目前,中国经济正开始进入实际损失周期。不过,桥水认为,中国将能成功渡过难关,因为中国的债券以人民币计价。换句话说,桥水认为,如有需要,中国可以通过印钱的方式来摆脱经济危机。报告中称:“尽管我们相信中国有足够的资源来管理严重的银行损失周期,但是这个危机如何发生,被如何处理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报告称:“中国银行业最大的风险之一便是其表外、非标影子银行产品(比如理财产品和信托)的风险。”其他对冲基金也对中国的理财产品发布警报,包括大佬KyleBass。他今年早些时候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银行使用理财产品来增加贷款增长,绕过放贷的限制。桥水还表示,中国二线银行也是一个问题。其指出:“这些银行看起来十分脆弱。它们对批发融资的依赖越来越大。此外,它们要为不透明的表内资产和表外的理财产品负上一大部分责任。”快速增长和增加对批发融资的依赖,他们负责大部分的增长不透明地资产负债表以及表外理财产品。”桥水称,其“特别关注”中国二线银行资金紧缩的风险。桥水一直都非常关注中国。去年中国股市大跌期间,桥水建议投资者离开中国,表示“中国没有安全的地方投资。”
每日综述:泡沫破不破?迟早要破的嘛,那么央行干嘛呢?尽量拖延泡沫破灭的时间,这是他们的看家本事,而且有必要的话,还得让市场相信他们紧缩货币,如果市场崩盘真的导致流动性枯竭,那么央行又出来给大家鼓足干劲大开快干。这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玩的把戏,至今没有消停的迹象,美其名曰:调控预期。但搞来搞去,最后结果是什么呢?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是一场大通胀而非通缩,在前面等着我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