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姐:拆迁市长的泪,漫过城市的水
昨天,仇和受审。据现场一个旁听的朋友说,仇和在法庭发言悔罪的时候,明显感觉有些哽咽,“他的眼中似乎含着泪”。拆姐相信,他是真的在后悔。
仇和的跌落,经历了从神坛到凡间,再从凡间到阿鼻地狱的过程。相信那种直接作用于内心的痛感,尤其深刻。
仇和成名于江苏宿迁,以铁腕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引领了政坛一种不同以往的现象级潮流,被誉为政坛新星。
仇和政绩巅峰在昆明市委书记任上,以大搞拆迁和城建闻名。他在云南省委副书记任上落马,被控受贿两千余万元,并向一些商人朋友输送利益。
曾经的“仇和旋风”
仇和涉案的细节,已经有媒体做了非常详细的披露,拆姐在此不表。多少年了,城建、国土、房管等领域向来是贪腐高发区,多少官员栽倒在此。
以仇和的地位和权力而言,两千多万的涉案金额,其实并不算多。而以他的能力而言,落得这样一个结局,着实可惜,令人兴叹。
落泪的仇和,让拆姐想到了另一位市长。在他离任大同的那天,也曾哽咽落泪。
那便是曾经和仇和齐名的另一位地方官:原大同市市长、现太原市市长,耿彦波。
离任大同,耿彦波落泪
“南仇和,北彦波”。曾经,人们这样并列这两位政坛新星。
仇和的泪,是忏悔。而耿彦波的泪,则是不甘。
耿彦波在大同主政五年,主导推进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城市改造运动。重新规划、大搞拆迁、重建城墙……一个以煤炭立命的城市,开始重新发掘其作为古都的文化内涵。耿彦波本来有望在退休之前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改变大同这座城市,但在最关键的时刻,他被调离。
自己主导的这场运动会有后继者推进吗?数百亿的地方债务怎么办?这位市长望着车窗外还未拆迁完毕的民居,禁不住潸然落泪。
这是拆姐见过的中国地方官员最真实的时刻。
这个镜头,出自一部名叫《大同》(又名《中国市长》)的纪录片,作者周浩,一位由资深媒体人转型而来的纪录片创作者。去年第52届台湾金马奖,这部纪录片获得了最佳纪录片大奖。
这部记录片非常精彩。在耿彦波同意的情况下,导演跟拍了这位市长一年多。片子全是各种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细节。因为跟拍时间太久,连耿彦波自己都说,他都忽略了摄影镜头的存在。
在这部片子中,你可以看到耿彦波亲自接待市政府门口的访民;你可以看到这个市长在内部会议上敲桌子大骂;你可以看到,在古城墙重建完成后,耿彦波接待其他政府观摩团时的兴奋与喜悦;你甚至可以看到,因为工作太忙很少顾家,耿彦波的妻子跟他闹离婚……
而让拆姐印象最深的还有这样一个镜头:
雨水漫过大同新建城墙下的街道
说到底,整个大同轰轰烈烈的城建,都是在耿彦波一己之力的推动之下。他可以带领一个团队,但无法要求这个团队的人都与他一样。
拆姐记得五年前,与一个大同的地产商同车,这位地产商毫不避讳地闲聊着,在节假日如何向地方官员打点(送礼),但提到耿彦波时,这位地产商说有点怕他。
拆姐见过耿彦波几面,颇有好感,不仅在于一种务实的作风,还在于身上有一种朴素的士大夫精神。对了,中文系毕业的他,文采也挺不错。
不过,这个立志“经营城市”的市长,仍然难以摆脱地方财政的普遍性困境;努力施展能为的身后,仍有悬殊甚大的风评。
耿彦波在大同的这几年,有人奉之若神,但也有人畏之如鬼。唯一可见的是大同的变化,几年之间,千差万别。
说到底,耿彦波风头太盛了。这是他的优点,但也带来局限。
耿彦波曾经在大同的搭档、原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在耿彦波离任大同不久后落马。此人在纪录片《大同》中也多有露面。如果耿彦波不被调离大同,耿彦波本是大同市委书记的接任候选。
耿彦波为什么被调离,至今仍是一个迷。
在政坛上,活跃着许多像仇和、耿彦波这样的“能吏”。他们雄心勃勃,干练务实,革故鼎新,矢志求变。但在权力缺乏约束的机制中,这种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而支撑的自觉,实在太脆弱了。
南仇和,北彦波。就像金庸小说中的“南慕容,北乔峰”。连结局也很类似。不知耿彦波听闻仇和受审,会是什么感受。
是和萧峰一样感慨:“我萧某大好男儿,竟和你这种人齐名!”
还是像诗经上说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