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 发表于 2016-8-19 00:13:13

张敬伟:实体经济何以患上资本“焦渴症”?

  国家发改委官8月16日发表了《价格运行总体平稳价格改革向纵深迈进》的文章,回顾总结了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发改委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的价格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还提到,“国内尽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大量货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新增融资很大部分用于偿还债务,社会资金主要进入金融属性强的部分商品。”

  经济新常态下,“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关键还是要让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这才是对失衡的供给侧最好的矫治。去年的货币政策是多轮次的降息降准,政策面皆有定向引导流动性“浇灌”实体经济的目标。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无论是政策导向下的流动性释放,还是其他资本,在市场环境下都存在着趋利而为的本能。

  内外市场不景气的周期,让实体经济很难短期见利。因而,资本流动的主方向,大抵都会趋向股市、楼市及形形色色的实体和互联网金融创新途径。高收益高风险的逻辑辩证,对各路资本言根本起不到约束作用。

  正因为如此,今年的货币政策相对稳健但并不灵活。因为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依然会被短期的资本投机所截留,根本流不到实体经济的“田”。实体经济的“焦渴症”,靠输血输液没有作用。而且,今年的资本市场虽然波澜不惊,但是从一线到二线楼市的接力发烧,也导致社会融资和各路资本的挹注其中。

  一方面是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央行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53万亿。超过2009年“四万亿”大投资时的7.37万亿。另一方面是实体经济依然难以得到社会融资的滋润。这意味着社会融资存在着“方向性”的偏差。上半年新增社会融资有2.62万亿为居民中长期贷款,而2009年为2.02万亿。这些新增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到哪去了?购房去了--今年的楼市去库存主要是去2009年“大投资”时代留下的楼市过剩沉疴。讽刺的是,今年的楼市境况却是为未来制造了更多的楼市库存。旧库存难以消化,新库存又大量积累。由此凸显,社会新增融资过度过速流向楼市,值得警惕。

  和2009年“大投资”激活的楼市虚火不谈,今年楼市虚火主要烧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楼市依然面临着沉重的去库存压力。关键是,虽然一二线楼市重启限购政策暂时灭了楼市虚火,但并无更好的办法消化掉三四线城市的库存。

  不过,来自居民房贷的社会新增融资,相对言还是安全的。除了少数投机购房者,一二线楼市的住房需求一直很旺盛,居民购房有的是刚需有的属于安居改善。贷款购房者会倾尽全力还贷而不会“停供”。令人担忧的是政府和企业靠新贷款还老账、旧账,形成恶性循环而难以为继。

  长期以来,政府债务有多个版本,而且通过多种融资平台而形成。现在各种融资平台被清理,但是老债务是要偿还的,因而就形成了发新债偿旧债、借新款还旧账的情况。除了政府债,还有落后产能的银行贷款、甚至僵尸企业的债务,都需要借钱还债。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贷款还贷的逻辑在供给侧改革的现实下是不允许的,但是基于以往政策和市场的惯性,事实上只能通过扩大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方式来解决。国家如小家,一旦借债成了规模,借债还债就成了死循环。正因为如此,去杠杆--不仅是对市场主体而言的,也是地方政府的任务。

  至于社会资金,对于实体经济的兴趣也不大。最典型的莫过于1-7月份民进资本投资增速的降低。2016年1-7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4%,比去年同期降低3.6个百分点。民间资本,要么被过剩产能套牢,要么难以进入国企的最赚钱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尚未充分展开,因而民间资本对于实体经济的投资热情不高,从而选择能够快速见效的金融产品投资。

  实体经济的“焦渴症”是危机周期的副产品,也是当下的全球性尴尬。只有系统性改革,才能释放足够的资本活水以润泽实体经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敬伟:实体经济何以患上资本“焦渴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