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 发表于 2016-8-8 19:57:24

刘晓博:上海、杭州、沈阳、大连:聚财能力急剧下降!

  2016年上半年的各种统计数据已经出炉,现在是观察城市竞争力微妙变化的黄金节点。

  今天,让我们用一个非常关键的数据来考察一下中国内地最重要的20个城市,看看谁的竞争力在上升,谁在下降。这个指标就是: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很多研究者喜欢用GDP比较城市竞争力,其实这是非常扯淡的一件事情,因为GDP关联政绩,而且由各地政府管辖下的统计部门公布,所以失真是肯定的。而“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是央行系统公布的数据,虽然也被各地统计局的“统计公报”转载,但被污染的可能性偏小。而且官方没有拿它来作为考核政绩的指标,所以这个数据更真实。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以下简称“资金总量”),是一个城市聚财能力的表现,它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反映它的增长潜力,因为资金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下面直接上数据:

  上面的数据来自各地统计局、央行各分支机构和央视财经。表中第三栏为2016年6月末各城市的资金总量,单位是万亿;第四栏为2015年年底各城市的资金总量,单位是万亿。

  需要说明的是,2015年年底全国广义货币M2供应量是139万亿,2016年6月末是149万亿,增幅是7.2%。

  这意味着,一个城市的资金总量只有增幅超过7.2%,才意味着它跑赢了大盘,否则则意味着它跑输了大盘。
  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四大一线城市的资金总量增速,全部跑输了大盘。这也很好理解,他们基数更大,增长的难度也大。四大城市里,深圳增速第一,北京第二(北京基数特别大),广州第三,上海增速最低,竟然只有1%。

  虽然上海号称中国经济中心,但事实上北京的资金总量大概从40年前就已经领先上海(建国之初北京不到上海五分之一),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北京的城市功能带有更强的综合性,以及资金跟着权力走的本能。

  其次,我们看到广州跟深圳的差距在拉大,2000年时广州资金总量是深圳的2倍,现在只有深圳的72%,而且增速还显著低于深圳。2000年的时候,广州的资金总量一度比“深圳+天津+重庆”还多,这是“北上广”当年并列的时代背景,不过现在早已经不是这样了。

  香港有多少钱?根据其官方数据,到今年3月底的M2是11.7万亿港币,大概相当于10万亿人民币。也就是说,香港的资金总量已经被上海超过,被北京远远抛离,被深圳接近。由于深圳的人口密度是香港的两倍,北京、上海资金总量超过香港,北上深楼市成为全国资产配置的“金融产品”。所以,北上深房价接近香港,似乎能解释得通。

  至于台北资金总量的最新数据,暂时没有查到,大概相当于广州或者重庆。

  2、上海资金总量的增速,为什么大幅跑输M2,跟经济衰落的东北城市沈阳、大连混到了一起?

  我的第一猜测是:由于上海、深圳出台了楼市“3.25新政”,房地产市场率先进入调整期,这是不是资金离开上海和深圳(深圳也未能跑赢M2)的原因?

  其实不是。2015年年底的时候,上海汇聚的资金总量是10.376万亿;到了3月31日,资金总量只有10.357万亿,当时正是上海楼市最火爆的时候,新政出台仅仅6天。至于深圳,2015年12月末和2016年3月末的资金总量,分别是5.78万亿和5.92万亿。可见像上海深圳这样资金总量较大的城市,楼市的涨跌对他们资金总量的增减影响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税收、财政收入上)。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上海吸金能力大减?我觉得可能是这样几个因素:第一,上海国企、外企为主,目前经济不景气,资本外流加剧,所以上海吸金能力下降。第二,上海跟北京一样,都在“驱赶多余的人”,很多企业和外来人口被迫撤离,带走了大量资金。

  至于上海上半年税收大幅增长超过30%,很大程度上可能跟房地产火爆有关。如果资金总量跟不上,这种税收的快速增长期将很快结束。

  从最近几年的数据看,上海在跟北京、深圳的竞争中,的确有居于下风的迹象。当然,上海的综合实力依旧十分强大,国家未来会继续关照上海。

  3、二线城市出现了严重分化走势,武汉、重庆、长沙、南京、郑州、济南表现强劲,沈阳、大连、杭州、宁波表现疲软。

  武汉是上半年的资金增长之王,增速达到了惊人的14%。而整个湖北省的增速只有13.7%。到今年6月末,武汉的资金总量是2.21万亿,占了湖北全省的47.3%。这说明什么?武汉正在“吸干”全省的资金!

  郑州今年上半的资金增速是9.7%,河南全省的增速是13.7%,郑州资金总量占全省的比例是35.5%;南京上半年增速是9.8%,江苏全省的增速是15.7%,南京资金总量占全省的比例是23%。至于长沙汇聚的资金,占湖南省的比例也只达到了38.6%。

  相比之下,武汉显然是一个更加集权的省会城市。所以外地人说不清湖北的第二大城市是谁,就像大家不知道四川第二大城市是谁一样。在这样的省份里,未来楼市有希望的城市,只有省会城市。

  二线城市里资金总量上涨快的城市,大多跟楼市的火爆和基建规模庞大有关。

  4、二线城市里另一个明星城市是重庆,今年上半年重庆资金总量实现了对成都的再次反超,结束了2008年以来被成都压一头的历史。

  重庆的成就主要来自国家的鼎力支持,这个城市最近几年花固定资产投资上的钱,几乎是深圳的5倍,广州的3倍,或者相当于“北京+上海”。从房屋供应量上看,重庆堪称海量,超过了“上海+深圳+广州”。但重庆实际生活人口,连这三个城市的一半都不到。

  苏州看似增长不错,但事实上过去几年苏州资金总量的排位不断下降,从最初的仅次于北上广深,沦落到了第十名。今年上半年增速不错,是因为楼市再度火爆。苏州兼具“大城市”和“超级城市的附庸”两个身份,所以未来仍然可以看好。

  事实上,不仅苏州资金总量排位不断下降,前20名里“非直辖、非省会”城市的地位都在下降(深圳是唯一的例外,因为它有交易所),资金跟着权力走,省会城市在全面崛起。比如济南最近几年就实现了对青岛的超越,南京的资金总量将苏州、无锡远远抛在后面,佛山东莞现在连前20名都无法进入。

  5、东北三省,只有沈阳和大连进入了资金总量前20名,但他们的增速都非常令人担忧。如果这种局面不改观,两三年之后,他们将被合肥、福州、佛山挤出前20名。

  沈阳和大连资金增速缓慢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整个东北经济都不景气,辽宁上半年增速位居全国倒数第一。

  大连曾是1949年中国经济总量的第四大城市,沈阳是计划经济年代仅次于京津沪的第四大城市,他们目前沦落至此,令人叹息。

  6、值得关注的是,浙江资金总量的突然失速,杭州上半年增速只有3%,宁波只有4.3%。而上一年度他们的增速则分别为13.9%和12.5%。也就是说,去年基数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年的增速慢。

  但仅仅这样解释显然不够,因为资金连续高增长的二线城市有很多。更何况,今年上半年整个浙江出现了“社会融资额”的坍塌。浙江到底发生了什么?对此,我随后将专文分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晓博:上海、杭州、沈阳、大连:聚财能力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