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博网 发表于 2016-8-8 19:53:24

冉学东:央行为什么要两度说“表”?

  2016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就央行资产负债表的事情进行专文论述,而针对的是金融市场上对央行降准的期待,因为目前各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是处于高位,所以一旦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于是人们就预测央行要降准。

  央行对这种思维方式进行了批评,央行表示,从资产负债表的视角看,降准意味着央行负债减少,平衡这种影响可有两种选择:一是增加其他负债,二是减少资产。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通过增发央票、扩大现金投放等来扩大负债并不具有可操作性。降准引起的负债减少需要通过资产方的调整来平衡。若频繁降准会大量投放流动性,促使市场利率下行,加上其信号意义较强,容易强化对政策放松的预期,导致本币贬值压力加大,外汇储备下降。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越多,本币贬值预期越强,就越是会促使投机者拿这些钱去买汇炒汇,由此形成循环。

  央行在这里表示的是,如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就会导致央行资产中负债的减少,而这需要其他负债的增加或者减少资产来实现,这会让市场形成大量的流动性。直观理解,其实是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就会把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超额准备金率增加,而这些就会形成流动性投向市场。

  对由于货币宽松引发对汇率的冲击,央行早就有过担忧,在2015年第四季度货币真个执行报告报告54页的专栏5《准备金率、流动性与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央行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它所理解的汇率目标和国内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央行明确说到:“本国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容易导致本币贬值压力上升。”在专题框中央行还专门说,降准会“促进市场利率下行”、且“信号意义较强”,因而可能导致“本币贬值压力加大,资本流出增多、外汇储备下降”。

  央行在这里谈的也是资产负债表,而指向的仍然是汇率。从2016年开始央行的货币政策从2015年的急剧宽松,变为稳健,2016年只有一次降准,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6.5%,没有降息,是否也是因为要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呢?

  2015年连续六次降准,把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从20.5%降到17.%,连续5次降息,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5.5%降到4.35%,存款基准利率降低到1.5%。2015年的降准降息,导致2015年8月11日的汇率大幅贬值和今年年初的大幅贬值,两拨贬值潮,今年以来没有一次降息,只是3月初一次降准,但是英国退欧也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一波急速下行。

  理论上讲,货币宽松,降息降准必然影响人民币币值,从而导致资金流出,并形成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但是实际上到底如何,至少从最两年汇率的变化来看,笔者不认为降息降准是人民币汇率的贬值的主要原因,但不能否认是贬值原因之一。

  因此,回过头来看,央行为什么两度在货币报告中论述资产负债表,并说明负债减少,对汇率稳定的影响,笔者不认为央行主要目的是要维持汇率稳定,而是更着眼于目前金融市场的一个怪现状,一旦流动性出现紧张,就嚷嚷央行降准,如果不降准,就立马制造利率飙涨,形成钱荒,央行不得不实行宽松正常,这是市场将央行彻底绑架的情形。

  而商业银行这种盲目扩大资产负债表的行为,不仅仅是对汇率的冲击,而是对宏观经济的严重影响。金融领域无限加杠杆,形成资金在市场的期限错配,而金融机构则跨市场套利,资金不能进入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收益不能覆盖金融产品的收益率,最终仍然会引发债务风险传到到流动性风险,显然央行想要以这种劝诫的方式希望商业银行的行为发生转变,无异于缘木求鱼,不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并打破刚性兑付的预期,这个目的是不会达到的,央行就会永远被市场所绑架。

  央行在报告中提到,目前央行的资产已经达到150万亿元,货币乘数为达到5.16,比 3 月末高 0.06,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 2.1%,存款活期化极为严重,M1飙涨,在此情形下,央行是很难降准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冉学东:央行为什么要两度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