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博:股市、楼市的大消息,保险业山雨欲来
据“财新网”今天(8月3日)报道,按照保监会的要求,“保险机构们迎来一场全面自查整改风暴”。而这消息毫无疑问将对股市、楼市产生影响。据称,保监会已经向各保险机构下发《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保险机构“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保险机构就十方面的风险问题进行自查整改。
这10个方面是:
第一是公司治理风险。重点检查公司治理规范性、关联交易合规性、股权结构真实性,以及股东虚假出资问题。第二是产品风险。
第三是资金运用风险。重点检查重大项目投资决策的合规性,股票、股权和不动产等投资业务内控的有效性,通道类业务的规范性,以及海外并购风险。
第四是偿付能力风险。第五是资产负债错配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利差损风险。第六是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传递的风险。第七是群体性事件风险和声誉风险。第八是“五虚”问题及整改情况。第九是重点领域业务经营的合规性。第十是内控有效性风险。
此外,保险机构还应自查股权结构真实性,包括股权结构逐级披露、股东关联关系情况。重点关注有无代持,是否存在关联持股、超比例持股,是否存在股东虚假出资等问题,
去年以来,保险资金屡屡举牌上市公司,到万科股权之争达到高潮。其中宝能系使用的部分资金,就来自前海人寿。这一事件产生的巨大影响正在显现。
7月21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十三五”保险业发展与监管专题培训班上做了一个对行业影响深远的讲话,其中有这么一段严厉的表态:
这几年,少数公司进入保险业后,在经营中漠视行业规矩、无视金融规律、规避保险监管,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高风险方式做大业务规模,实现资产迅速膨胀,完全偏离保险保障的主业,蜕变成人皆侧目的“暴发户”、“野蛮人”。这些保险公司激进的经营策略和投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媒体、网络的放大效应后有些问题甚至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于这些热点事件,尤其是负面新闻炒作的问题,如果不积极主动加以应对,就会产生大范围的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严重风险。
这次“清查10大风险”,显然跟上述讲话有关。它不仅将对保险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还将对股市、楼市产生重大影响。
据保监会公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全国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632亿元,同比增长8.5%;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181亿元,同比增长50.3%。对比去年、前年上半年的数据就会发现,产险收入增速不断下降,寿险收入增速显著上升。前年、去年上半年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分别是22.9%和23%,今年跃升到了50%。
这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投机性的热钱涌入了保险公司,你买车险、房屋险肯定没有投资性,但寿险不同。近年来,带有投资性质的万能险热销,加上央行不断降准、降息,流动性泛滥,寿险公司吸纳了大量热钱。
另据保监会最新数据,到今年6月末,保险总资产14.3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为12.56万亿元。那么,保险公司这12.56万亿是如何使用的呢?
银行存款23605.23亿元,占比18.79%;债券42078.44亿元,占比33.4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6959.45亿元,占比13.50%;其他投资42986.18亿元,占比34.22%。
也就是说,至少有1.7万亿保险资金直接或者间接投入了股市,4.3万亿“其他投资”里到底有多少钱流入了房地产,多少钱间接去了股市,就不得而知。
保监会最担心的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有没有短钱长投,在资产上错配;第二,有没有买高价股、高价地、高价房。尤其是在举牌上市公司过程中,很有可能造成股价虚高;在参与土地拍卖中,拿到高溢价的土地,也就是所谓地王。如果投资太激进,就可能带来保险公司的偿付危机。
保监会的“清查10大风险”,跟银监会出台银行理财产品管理新规,显然有这同样的背景,这就是中央要求的“抑制资产泡沫”,引导资金“脱虚入实”。
保监会和银监会的此轮出手,涉及到的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流入股市的规模,分别各有大约2万亿,总计超过4万亿。清理、整顿的结果,当然不是让这4万亿全撤离股市,而是要更加规范。但部分违规资金必须撤离,是毋庸置疑的,至于资金量有多大,就不得而知,但加起来或许是万亿规模。
楼市的情况可能更严重,不仅仅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部分资金要撤离,保险的部分资金要撤离,一批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收紧热点城市的房贷优惠力度,或者要求分支机构不给地王项目提供配套贷款等等。证监会也要求上市房企,不得使用股市筹集的资金去拍地。
总之,中国资产价格的“炎夏”宣告结束。由于利率很低,流动性比较充裕,冬天也不会来。接下来,应该是一个暖秋,但不排除偶尔会吹来凉爽的风。
在这个时候,对任何投资品都要本着一个理性的态度,不追高,尽量不加杠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