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进:脱离欧盟会影响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吗
近来,市场投资者普遍关注英国脱离欧盟后,是否会动摇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当前新的世界格局下,谁又将可能替代伦敦,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那么,怎样才能具备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呢?
一个突出的金融中心,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或者全球金融中心(Global Financial Centre),它往往首先是一个全球性的城市,具备了完善的法律制度,有着健全的交通运输、人才教育等硬体建设与体系,拥有设立跨国公司和国际大银行总部的吸引力。
此外,国际金融中心通常以第三产业经济为主,以金融和服务业为中心,必须拥有活跃的外汇市场、股票市场、期货交易、证券市场等金融产品市场,并拥有至少一个证券交易所,有多国的公司在其上市。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份文件,对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以下明确定义:
国际金融中心(IFCS)如伦敦、纽约和东京,是有着先进的结算和支付系统的大型国际全方位的服务中心,在具有深度的流动性市场中,无论是资金来源和用途多样化方面,都支持着国内的大型经济体,并在法律和监管框架下,能够充分维护委托代理关系和监督职能的完整性。
虽然,纵观英国经济的总体规模,不要说与美国相比了,就连德国、日本、中国和法国都比不上。然而,英国的金融业却相当发达。伦敦自19世纪起,便领先世界各国各地,一直是国际金融中心的佼佼者。尤其在2016年3月击败纽约,排名世界第一位!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伦敦在世界各地的信贷和投资领域,特别是20世纪后期在新的金融产品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债券市场,以及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衍生品开发中,在伦敦《英国合同法》为国际金融界广泛采用并提供法律服务。
到了21世纪,伦敦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英国央行和欧洲银行业管理局(the 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总部都设在伦敦。伦敦是最大的衍生产品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发行国际债券和国际银行贷款的中心。
同时,从地理位置上,伦敦获益于亚洲和美国之间的时区(Time Zone),在全球金融市场交易中,往往起到承上启下,无缝对接的作用。
尽管事实如此这般,但许多行外人却很难理解,伦敦金融业怎么可能胜过纽约呢?美国可是经济和金融强国啊!这种心态通常源自于20世纪后期,那时纽约证券交易所最终仲裁者的金融霸主地位,是由于在欧洲、日本与北美之间成交了大宗的交易。
纽约也的确在金融市场一些方面,相对伦敦有微弱优势,领先一个或两个排名(如IFCDI)。不过,在全球最大、最有信誉的四大审计公司经过全面的研究,都表示伦敦是更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有些经济学家甚至声称,伦敦在金融业将长期保持无可争辩的霸主地位。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伦敦金融板块的影响力和决定权的快速提升,是通过以下一些重要因素:
首先,发展中的新兴市场,如“金砖四国”经济体,意味着全球金融体系不再迷恋美国。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要具有实质性的全球影响力,一个金融中心的时区是很重要的。不像纽约,伦敦的工作时间与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重叠,从芝加哥到新加坡,抑或从上海到东京。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的市场,即使在当今的电子和算法交易盛行的金融市场中,持续的人力投入和通讯要素,仍然是金融业必不可少的;
其次,只要逛一逛已经现代化的伦敦,就会发现这个城市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充分显示了曾几何时的“大英帝国”,已然转化为了管理全球的“帝国中心”。
比如,伦敦的皇家交易所(The Royal Exchange),由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建于1565年,交易员可以聚集在交易所购买和出售他们的产品。1571年1月23日,这座建筑正式被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获准皇家头衔,在350年里作为交易所几经战火历练,直到20世纪90年代被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接管。
再比如,始建于1045年的地标式建筑——威斯敏斯特宫(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是英国国会(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也是执政英国人生活进行法律辩论并通过的地方。此外伦敦地铁银禧(Jubilee Line)、伦敦塔桥(Lower Bridge)、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以及伦敦最高的现代建筑群——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区——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雇用了约315,200金融从业人员,从剑桥、牛津毕业的精英中的精英纷纷涌向那里。
此外,20世纪80年代“大爆炸”式的改革导向的框架基础设施,使得与全球紧密相连的专家,希望把自己本地的财务管理模式带向全球。这也只有像伦敦这样的集中了人力资源资本的城市,才使之成为可能。
而且,在千禧年之际,当时纽约正面临安然公司丑闻的拖累。那个时期纽约官僚作风盛行,令人望而却步的诉讼文化,以及为了防范另一个安然丑闻,监管严格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改革法案,使得外国公司决定干脆避免麻烦,通过开展业务直接去伦敦上市。
上述这些因素所导致的结果,令今日伦敦在金融业获得全球影响力,达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高水平!
大约在世纪之交之际,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全球公开发行股票总价值约为全球75%,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大幅下降至15%。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伦敦的崛起,此消彼涨。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涉及经济的重要事件,绝大多数是由伦敦金融区董事会作出的决策。而很遗憾,纽约却做不到这一点。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即便是美国联邦包括市政府,每天都要参考伦敦的利率标准,来制定一系列广泛的金融合同,也就是整个美国(和世界)的贷款合同,包括简单的商业抵押贷款,甚至最不起眼的保险合同。从纽约、芝加哥和休斯敦,乃至于中国农村,全都通过伦敦的再保险市场。像这样的区域性市场,每一天都通过伦敦在沟通,而不是纽约。
比如,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London Inter bank Offered Rate),已成为全球贷款方及债券发行人的普遍参考利率,是目前国际间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市场利率基准。英国交易员汤姆·海耶斯(Tom Hayes)曾经因操纵Libor,竟然能搅动350万亿美元的金融市场,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非但不会因为脱离欧盟而撼动。反之,脱离欧盟本身对于英国来说,可能恰恰是离开是非之地的一种选择。
当前,欧盟正不断面临中东移民(包括难民)中恐怖分子带来的恐怖袭击,以及难民蜂拥而至的危机感,造成了就业的竞争、教育和医疗等资源的瓜分和消减的福利。而且英国每年缴纳给欧盟数亿英镑的会费,没有给自己国家带来相应的好处,却养活了欧盟内一些欠债的国家,所谓的“Enough is enough”(受够了就是够了)!
据英国BBC的分析指出,如果退出欧盟,英国将获得对其边境的完全控制,并能够控制或阻止来自欧盟的移民潮,在2011年欧盟移民占英国净移民总数的27%。不过,脱离欧盟的影响和余波,将反映在政治、经济、社会和体育等方面。
有一种说法,从短期来看,英国脱离欧盟或许将导致约数百万人失业。不过,另一种说法是,从长期而言也可能增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然而究竟有多少外国公司威胁将要缩减在英国的业务,又或者在英国退出欧盟之际,通过经济重整将会创造多少个工作岗位,目前均无法拿出具体的数字。
而且,目前继英国脱离欧盟之后,奥地利、瑞典、希腊、荷兰、法国和捷克等国家,内部都产生步英国后尘,举行退出欧盟,举行公投的意欲。正应了《三国演义》的第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就像纽约一样,伦敦也面临着新的竞争者,比如香港名列世界第4位,排在伦敦、纽约和新加坡之后,成为快速上升的东方金融中心,而上海也是后起之秀,2014年就已经名列20位,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不过,相信竞争将对伦敦的提升是健康的促进。
总之,脱离欧盟非但不会影响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由于脱离了欧盟的直接,以及欧元区的间接制肘,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将可能进一步加强并提升;反倒是由于英国脱欧,对于欧盟来说,绝对是利空,将使得欧元区进一步陷入困境,将更增高散伙的概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