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霖:到底需要不需要爱国?
有一篇文章,叫《你根本不需要爱国》。本篇文章,从解构主义的角度,首先对国家概念进行解构分析。这个解构分析是这样说得:“国家是个神秘的角色,每当我们无法靠自己的能力满足某些愿望,或者遇到了公共领域任何不愿意看到的问题,都会把矛头指向它,它是这个世界上被人考虑最多的,受指责最多的,被利用得最多的,也是最能让人激动的角色。人人都想找到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所不能的被叫做国家的东西,它供应所有人食物,给所有人提供就业,为所有企业提供资本,为所有工程提供贷款,治疗所有人的创伤,抚平所有人的痛苦,给出所有难题的解决方案,为所有思想找到真理,为所有厌世的人找到消遣之所。总之,它提供我们一切必需品,预见到我们的所有欲望,满足我们各种稀奇古怪的需求,自此以后,我们再也不需要什么远见、审慎、判断、睿智、经验、秩序、节俭、节制和勤奋了。”
作者选择这样一个所谓:“150多年前有一位著名的法国经济学家建议悬赏100万法郎,只要谁能对国家这个词给出一个准确、简单而又能够理解的定义,他就可以获得这笔大奖”。
当然,我们肯定知道,这个著名经济学家的100万法郎是没有花出去的。不过,我们也没有时间深究,这个经济学家是谁,在150年前,他的这100万法郎到底价值多少,是怎么来得。
那么,国家这个概念有没有定义呢?当然有。百度一下就可以了。
关于国家的起源,历史上学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自然说、契约说、武力说、私有制说、氏族说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契约论、神权论、暴力论。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关于国家的起源是这样的: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理论的基本分歧点”。
所以,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论述,应该是一针见血。
反观哪个不知是什么著名经济学家,仅仅是在罗列国家的一些现象而已。这在很多文章种都能看到此类现象。而且,这种手法还极易引起共鸣。为什么呢?因为,现象更容易让人们体会和感知。而本质往往是人们不愿意面对。
当然,罗列了这么多现象后,最后这位经济学家最终也给出了定义:
“国家就是一个庞大的虚构的共同体,每个人都竭力通过它,以牺牲他人为代价维持自己的生活。”
那我们对比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那我们看看,哪个定义更本质,哪个更感性?
阶级~虚拟共同体。统治,镇压,剥削~牺牲。
把这几个名词对比一下,哪个更一针见血?
文中又说:
“其实如果您经常观察我们身边的那些宣称自己爱国的人,也会发现他们通常都有一种控制别人的欲望,即希望他人为自己负责的寄生虫情节,这些人唯一的遮羞布,就是把“爱国”视为人民日报所说的那种“神圣而纯粹”的情感”。
那么,以抗日战争为例,那么,有很多爱国而牺牲的人,我们如何理解这些死去的人有“即希望他人为自己负责的寄生虫情节”?
文中又接着说:
“不过,有两种集体认同感:第一种是基于具体个人自下而上的认同感,第二种是基于抽象集体自上而下的认同感。哪一种才是人的天性呢”?
又说:
“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我们是因为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才爱这个家呢?还是因为爱这个家才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的呢?答案显而易见。所以,我们最纯粹的情感,都是对一个个具体的人的爱,而从来不是对某一个抽象的集体的爱,即便我们产生了对某个集体的认同感,也是基于个人自下而上的,而不是基于某个抽象集体本身自上而下的。所以,第一种认同感才是人的天性,而第二种认同感却是违背天性的。而爱国则恰恰属于第二种认同感”。
首先,家,一般正常的家是由父母和儿女组成的。即具体的父母儿女个体形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家庭概念。两者是结合在一起,而非非此即彼的。也不是对立分割的。那么,作者为什么非要把这个结合在一起的,分开去说的。这不就是典型的白马非马论吗?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自上而下,自上而下的问题。这么简单的道理,但是经常有人犯,本质就是这种解构主义的典型手法。以根本不是问题,而硬要分解问题。尤其喜欢分解一般的常识,一般的价值观,从而再在解构过程中,生拉硬扯进一些概念,然后再把这些概念罗织在一起,让人们大脑疲劳时,而接受其错误的答案。或者,答案对不对,有没有对于作者不要紧,只要我能搞乱你原来的思维和价值观就达到目的。
所以,作者上文最后就推导出:
爱国则恰恰属于第二种认同感。
爱国~第二认同感~自上而下~概念。
下面作者又提到:
比如:我们爱自己的家庭,会不会对其他的家庭怀有敌意呢?当然不会,因为我们很可能需要合作共赢,也许会需要他们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也许会需要他们来购买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
这个推断,不知作者是怎么下得结论。
我们爱自己的家庭,就不会对其他的家庭怀有敌意?是这样吗?
八国联军是不是都没有家庭?八国联军里的人,爱不爱自己的家庭?那么,他们到中国来,杀了那么多中国人,那么?他们到底是怀有敌意,还是善意呢?
还有,南京大屠杀,日本人跑到中国来,是敌意还是善意呢?他们爱不爱自己的家庭呢?
基本逻辑关系的混乱!
以下的又引到市场经济的论述,也没有什么再分析的意义了。
作者最后的结论是:
你根本不需要爱国,你只要为自己负责,为一个个具体的人创造价值,你所生存的社会、你所生活的国家,自然就会慢慢变成你所喜欢的样子,因为你的行为会影响你身边的人。
这个还是非此即彼的说法。为什么非要把为自己负责和爱国对立起来呢?难道非得所谓:“为一个个具体的人创造价值”?那么,如何才是“为一个个具体的人创造价值”?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作者的关键词:
国家,神秘,虚拟,共同体,寄生虫,认同感,市场经济等等。
无论作者如何解构和构织罗列概念,作者最终需要的题目是:《你根本不需要爱国》。
巴斯夏是在自由的风霜中让秋叶落下,而马克思列宁是砸碎和建立,是砍伐和播种!
其实,说爱国也好,说不爱国也好,都是娑婆之戏论。有爱国言论,就有不爱国言论。没有什么可奇怪。
不过,与佛陀教导来说,我们即要行出世间的本命,即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同时,还没有离开娑婆人间,就要行人之本份。爱家爱国,当然也是人之本份。况且,上报四重恩,其中就有国土恩。还有,不做国贼,不犯国制。这些都是有国。怎么能说国家是违背天性呢?
南无阿弥陀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