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濡山:中国经济的当下与未来
中国的改革已经折腾了三四十年还不能消停,改革出发时存在的很多问题和矛盾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几经包装粉饰后畸形长大。很多历史积留问题和最近十年滋生的问题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一下子堆置在眼前,谁不头疼呢?现在,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更加复杂多变,很多问题如果断定为“常态化”的话,预示中国未来发展命运的不确定性很大。我们的改革早已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在漆黑的夜晚深一脚浅一脚的摸索前行,在漆黑的黑夜中前行,什么时候会遇到魔鬼、什么时候会掉入陷阱,都无法预知,这是一种怎样的恐怖呢?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问题多多、矛盾重重,各阶层利益冲突日益加剧,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撇开所有思想泡沫,淡定而理性地思考一下中国当下的经济局势特征及未来可能的演变趋势,特别是五六年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与中国民众的现实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当下中国经济深陷“泥潭”的最本质病症到底是什么?是产能过剩吗?是需求低迷吗?是对外出口增长疲软吗?是经济结构扭曲失衡吗?是供给侧有故障吗?诚然,表面看,这些都是挺严峻的问题,也是各级领导、各路专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但这些问题只是一个表相,不是本质所在,就像人体的表发高烧、或者皮肤瘙痒,而根本症结还在于体内毒素作怪的道理一样。不少“权威人士”,对局势的分析判定,只看到面子不顾里子,因诊断有误,开出的药方自然不会有较好疗效。
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应当是市场规律驱动下稳健运行,不需求政府坐东搞太多的改革,而中国的经济改革一搞就是几十年,而且看架势还要持久搞下去,这本身就是一个思维逻辑的错误。如果一个人总是闹着看病、吃药、打针,身体肯定好不了,因为他的自身免疫力、细胞活力、体内固有的循环机能已经被破坏了。今天的中国经济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若能抓住要害、点准穴位,肃清体内毒素,市场自身的动能和规律,就能消解上述诸多经济症候。
当下中国经济的本质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核心问题:
第一、国家对经济运行的管控体制充斥着很多毒素,政府的有形之手的“魔力”太过强大,超极限且扭曲的“凯恩斯主义”一直加力拟制并伤残着市场规律的“无形之手”,直接导致体内元气大伤,整个“经济循环”深深陷入越来越低效率的滞胀状态。突出体现在:中国经济的“国内循环”严重失衡、“国际循环”透支着国内元气。说到底,中国的经济体制存在严重故障,而经济改革却刻意回避了这个会触痛神经和血脉的根本症结。这就像一个有初发病症的人一样,因为怕死怕痛而不敢动手术,而长期吃吃药打打吊瓶,而且时不时迷信江湖郎中,总是换药方,中西医搭配混治,把一个本无大毛病的年富力强的壮小伙整治得身体稀松、有气无力。
从中国经济的“国内循环”来看,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与广大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众日用品的生产、供给及消费”领域,供需两旺但循环过度,当然,这也是现阶段尚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唯一一个有活力和韧力的关键要素,因为这个领域主要是市场规律发力、竞争充分,且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总体看,需求侧旺盛,供给侧过度,不存在供给不足,反而供过于求,库存严重,新的投资机会和空间不足。急需要政府让度发展空间。
二是各级政府主导的投资行为,有效循环半径很小,越来越陷入僵滞。主要原因是少数人决策投资、少数企业参与、少数人受益,看似大规模的诸多重大投资项目,没有产生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和辐射效应。一个区域或城市,动辄几十亿、几百亿的投资,投资链条太短、受益半径太小,项目从决策、投资,到实施,总是在体制内和人情圈子小范围封闭循环。现在,从中央政府到县区一级政府,层层陷入行政权力主导投资项目的“怪圈”,因此形成了相对封闭的视野、相对封闭的人脉、相对封闭的投资套路,这是整体上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效应越来越弱的根本原因。自上而下的,大规模的粗放投资、无效投资,不仅导致极大的资本资源浪费,还造成了体制内外机构和个人严重的收入不均;在诸多有形无形的投资失误情形下,央行实施了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又给居民的钱袋子变相兑水,导致消费结构失衡:富裕阶层及中老年的过饱和消费与大规模的普通阶层及年轻人的低层次日用消费同时存在。
从中国经济的“国际循环”来看,也有两个问题:
一是全球化趋势导致“产能过剩”产生全球效应,也就是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并刺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这一情形导致中国出口增长乏力、产能过剩更加严重;
二是全球性持久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各个国家“竞相”给资金池子兑水,而独有美元具有较强的货币的“全球性调控及把控能力”,这主要与美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健康状况及国家实力有关,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的人民币备受“压抑”,对外投资及对外贸易,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比如,美元直接影响下的这一轮全球石油价格大跌,导致中国在海外的石油投资方面损失惨重。
在这种情势下,即然中国单方面无法改善经济的“国际循环”,只能集中智慧和力量,改善经济的“国内循环”。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直面“经济体制”问题。
第二、经济资源配置结构畸形,直接导致整个经济结构扭曲失衡,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扭曲。现在中央要求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而又不愿放弃权力主导资源配置的格局,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这方面,吴敬琏等不会溜须拍马的经济学家揭示了真相,说出了实话,却不受待见。
由于资源配置结构扭曲,直接导致产出结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的扭曲。我们只知道中国经济结构问题很严重,而且总是在投资端发力,头疼医脚、心疼医表,却不愿在正视本质问题。
要破解经济结构失衡的难题,需要走两步棋:
一是围绕“资源配置”结构,做好对“下游”和“上游”两方面的分析诊断。“下游”要看到因为资源错配导致诸多方面的结构性失衡,“上游”则要看到资源配置结构失衡,根源在于经济发展的权力结构严重失衡,而权力结构的失衡与整合国家治理的体制有关。
二是把推动深层体制改革与优化经济权力结构结合起来。这方面可以深层浅入、策略推进。比如,先理清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及财权边际,使地方政府具有越来越多的独立担当精神和义务,这需要从经济决策权、财税制度及追责机制等方面发力;再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职责边际”,只有明确限定政府的作为范围,才能激活市场活力。
(未完待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