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蘭:浮沉的时代里,你在寻《觅》什么?
不管愿不愿意,你我都在时代中浮沉。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许你已经惯性焦虑很久了。以社会的标准来看,也许你是成功的;但是你的内心平静吗?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在《先知》中,纪伯伦借艾勒之口说,We already walked too far, down to we had forgotten why embarked。匆匆前行的人生中,焦虑让你充满动力,平静让你宁心持续,焦虑和平静就像道家所讲的“阴”和“阳”,两者在矛盾中此消彼长,乐此不疲。
浮沉的时代中,你想追寻的平衡在哪儿呢?
关注 绿城重庆 公众号,观看更多精彩解读
点击:http://t.cn/R3DJ2E9 观看完整视频(复制到微信中再打开哦,么么哒)
在最近的《朗读者》节目中,鲜少上综艺节目的胡歌,以一段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讲述着生命的意义。“生命”二字何其厚重,或许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才明白这其中的真正意义,胡歌的故事,是诠释在焦虑中寻觅内心平静这一过程的最佳示例之一。
直面焦虑,才有可能冲破枷锁。
2005年,胡歌凭借饰演《仙剑奇侠传》里的李逍遥名声大噪,但随后的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彼时的他,内心是焦虑的,他在随笔中这样描述自己:一个感到迷茫、恐惧的男人……眼神看起来呆滞而又彷徨。
但他不想一直沉沦,他说,“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够让我真正的站立。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强烈的意志让他冲破焦虑的枷锁。
直面焦虑,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视频中的女孩,也许就是所有迷茫之人的影子。
关注 绿城重庆 公众号,观看更多精彩解读
视频中,女孩从陌生人那里得到了一朵兰花,从城市到原野,她开始寻觅兰花背后的秘境。在城市中,她遇到了幸福的新娘、思乡的老人、流泪的孩子、担心的母亲,这些人物不仅是情绪的具象,更是焦虑的化身。
读懂焦虑,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
在车祸恢复的那段时间里,胡歌爱上了阅读,并从中汲取营养,丰满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话剧《如梦之梦》中“五号病人”的完美演绎,也从侧面印证了胡歌对生命、焦虑的深刻理解,所以今天的他才能用风轻云淡的口吻,描绘着生命中经历过的最沉痛的事情。
只不过每个人的方式不尽相同。就像禅学宗师青原行思参禅来读懂人生的三重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郑思肖用画兰来读懂内心的需求,郑板桥用兰竹石抒发内心的志向,无论方式如何,经历的过程必不可少。
没有读懂却妄图驾驭,那心中的所谓“平静”,只能是无根之萍。
关注 绿城重庆 公众号,观看更多精彩解读
驾驭焦虑,才能从中获得平静。
直面焦虑与恐惧的胡歌,选择用丰富的人生经历来读懂焦虑,并完美驾驭。“12年了,算是一个小小的轮回吧。”在经历了久久的寻觅之后,胡歌觅到了他的答案,不仅完美演绎了“五号病人”,更完成了自己人生格局的跨越,从10年前乐天无忧的李逍遥,到10年后“我既然活了下来,便不会白白地活着”的梅长苏,现在的胡歌内心平静、强大,经得起任何波澜。
《觅》想表达的,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在大部分值得分享的人物传记中,你都会读出这样的味道:在历经世间沧桑之后,他们能够宠辱不惊,从容淡定。因为真正的平静,来自内心与焦虑达成的和解。
视频中,女孩走出城市,来到原野,遇到了奔腾的骏马、天空中的巨鲸。这些动物是我们勇敢直面喜怒哀乐,读懂被无限放大的情感之后的表现,驾驭它们,穿过这些迷雾,才能寻觅到真正的平静。
关注 绿城重庆 公众号,观看更多精彩解读
女孩寻觅的过程,总能让人想起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一部关于中国“寻隐之旅”的书。在他的笔下,终南山的隐士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垦荒,感受着时代和季节的脉动,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
雪后天空飘着的几缕孤独炊烟,就是见证,一如执着寻觅生命内涵的“五号病人”对于胡歌的意义。
视频最后,欢快的麻雀淡化成自信的身影,暗示了焦虑与平静达成的某种和解,人们苦苦寻觅,用心去读懂焦虑,驾驭焦虑,最终终将寻觅到平衡的关键。
关注 绿城重庆 公众号,观看更多精彩解读
在《朗读者》节目中,胡歌说之所以选择哈姆雷特的独白,就是想“献给所有在迷雾中砥砺前行的人们”;也许你会迷茫、失落,但希望在经历人生浮沉之后,你能寻觅到内心的那片净土,而重庆蘭园,就在这里,等你回家。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觅》,不同的人自然见仁见智,而重庆蘭园只想把《觅》献给所有在时代浮沉中寻觅的人们。通过视频,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自己?关注 绿城重庆 公众号,观看更多精彩解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