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文风为纲看初创
看了为数不多的几位左派朋友借高守研的这个群发组而展开的讨论,深感这个拟议中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研讨小组”(以下简称“学研小组”)将是否会夭折在其萌芽状态,其瓶颈恐怕不是别的,而是取决于倡言者和参与者们均愿取何种“学风”了。换言之,如果说,这个“学研小组”经几番讨论,将最终难产,或者诞生不几天就又面临夭折解体的尴尬,那么,其卡壳也就往往正“卡”在了这个“学风”二字上。
这里所说的“学风”是指:对这个拟议中的“学研小组”而言,在参加者都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这个大前提之下,在如此这般一个群体中,大家在学习研讨时,究竟是遵循“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众人皆“假”、皆“修”,而唯我独“真”、独“革”的研讨风气呢,还是以“多元共存,不设禁区”、“求同存异,允许异端”为该群体的学习风尚?
无须赘言,提出此议丝毫不涉任何人所自持、自恃、自信和自诩其掌握的“真理”,不涉其理论的任何内容,而仅仅涉及如下事项:
你如何与一个同你一样也自持、自恃、自信和自诩自己手中握有“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其他人——哪怕就只一人——就你们之间彼此不同的“真理”,或对真理的彼此不同理解,讨论起来,研究起来和学习起来呢?是互斥其“假”,互骂其“修”,还是在尊重“异端”,反驳“异端”中以理服人,以理屈人呢?!
更何况,在中国,在中国的左派群中——顺便一提,中国的右派群其实也几乎一个样,唯一只须将这“马克思主义”改为“普世价值”即可——这自持、自恃、自信和自诩自己手中握有“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英雄豪杰,又岂止一、两人?这不,就在这个电邮群中,就已有好几位朋友已显露峥嵘了。可见,这不是少数几人,而是一批人,甚至是一大群人如何能坐到一起来的事。既然如此,那又有谁能有何种办法,可让这些大都“牛”气冲天,其中不乏以为口气大就等同于本事大,且自视甚高的理论好汉们,能都聚到一起学习起来、研究起来、争论起来和竞争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理论氛围,而不是指责开来、谩骂开来、对立开来和分裂开来,从而在众多的“以良好的愿望始,以失败结局终”的记录上又新添上一笔呢?!
众所周知,数学往往只管没有线的点,没有面的线——尽管实际生活中并非如此,而只局限于从纯粹数的抽象上去把握事物。我这里也只谈及不涉内容的形式,不涉理论的学风,而只局限在从规则发生学的抽象上,来检视我们这个拟议中的“学研小组”之诞生的可行性和初创的可行性。
诚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这“骂”,这“怒”,体现在不同的群体文化中,却有着高下之别,文野之分。何也,纲举目张,文风为纲是也!
但愿我的这篇基于理论大方向已确立后的以“文风”为纲的可行性研究,对我们这个拟议中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研讨小组”的诞生,最终不要以否定性的结论,不要以“此题无解,此议“不可性”来告终。
至于那些个形形色色的对马克思主义本身持异议的群体,则不在本题的讨论范围之列,但却无须排拒其围观,因为那可以是另外一层更广范围的“求同存异,允许异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