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弹琴:有一种外交,叫中国训斥日本
【1】蓦地发现,有一种外交,就叫中国训斥日本。
一方训斥得义愤填膺、气冲云霄,一方被训得唯唯诺诺、灰头土脸。
俨然,这成了国际风云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中日,真的是一对绝配啊。
不信,看看最近表情很丰富的王毅外长,与他很熟悉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的一次会见。
在日前老挝万象的东盟外长会期间,两位老朋友(日语都很流利)举行了一个小时的会谈。会后中国外交部的公告中,在当下最热闹的南海问题上,王毅是这样对岸田文雄说的:
王毅重申了中方有关南海问题的立场,强调指出,日本不是南海争议的当事国。在中国和东盟发表联合声明推动南海问题回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正确轨道的情况下,日本如继续高调介入,蓄意炒作,只能坐实你们是别有所图。至于南海的航行自由,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有问题。中国首先是维护航行自由的坚定力量。王毅奉劝日方谨言慎行,不要一错再错,没完没了。
100多个字,可谓句句都是在训斥,真不知道这个岸田桑是怎么听下来的,比如:
1、王毅说:日本不是南海争议的当事国。
言下之意:这是我们和东盟的问题,日本你这个域外国家跑来瞎掺合什么,你算老几?
2、王毅说:日本如继续高调介入,蓄意炒作,只能坐实你们是别有所图。
言下之意:日本你就是有狼子野心,另有企图,我没说错吧。
3、王毅说:奉劝日方谨言慎行,不要一错再错,没完没了。
言下之意:日本你赶紧给我闭嘴,一错再错、没完没了,真是太不上路了。感觉王外长下一步要撸袖子的干活了……
【2】
王毅一甩脸冲锋在前,还有更高级的领导人在后面。
不久前的亚欧峰会,就在蒙古举行,中国总理李克强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都去了,而且两个人也见面了,但,一些细节,多少也有些不对味。
第一,我们总是要强调,应约,应约,应约。
不得不感慨中文的博大精深,这两个字的外交辞令,你正反都可以理解,可以是说对方主动求见,也可以是我按照默契主动召见你,但在中日外交上,这个词频繁出现,原因当然也是很清楚的,都是你主动要求见一面,于是,我们很大气地,赏个脸,见就见一面嘛。
第二,肢体语言很有意思,反正笑容很少见。甚至感觉不正眼瞧一下,就像下面几张图这样。
上面一张是去年11月两人的会见,你笑,我就是不笑。
瞧瞧手势,当时的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你可以握住朴槿惠的手,我就是不碰你安倍的手。
第三,也肯定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比如,在蒙古会谈时,李总理就告诫安倍:在南海问题上,日方作为非当事国,应谨言慎行,不要炒作和介入。还有历史问题,必定的要提的八个字:“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当然,最经典的,则是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习总与安倍的会见。
请注意,当时的中文新闻稿,也是有很大玄机的:
第一,强调是应约,也就是安倍主动求见;
第二,强调是会见,凑合见一下,不是正式会谈(外交中,会见和会谈是层次不一样);
第三,习总劈头盖脸第一句话就是: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困难的是非曲直是清楚的。(我们这叫直言不讳)
最形象的,则是领导人当时的表情。
中国是东道国,当时对待其他领导人的表情,是这样的。
但会见安倍,虽然是破冰,很重要,表情却是这样的。
【3】
当然,这也可能都是拍摄角度巧合,但总是这样的巧合,反映的也是一个老问题:中国最爱训斥的,就是日本。
我估计,在国际上,可能也确实有些人嘀咕,你们中国人怎么老是得理不饶人,没完没了呵,我们知道你们很爱面子,可日本政客,他们也是有脸的啊!
但这种事情,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很简单,不训斥日本,日本就更忘乎所以了。原因,至少有几点吧:
第一,日本是战败国,它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是它的原罪。
第二,更主要的,日本还不思悔改,与德国的忏悔相差太大,反而在否定历史、否定慰安妇等问题上不断挑战人类良知,不训斥就是我们的原罪了。
第三,在钓鱼岛问题、在南海问题上,日本不断侵犯中国国家利益,来而不往非礼也。
还有一点,则是牛弹琴瞎猜的:
训斥美国,美国好歹是老大,批评还好,训斥好像有点不对劲;训斥菲律宾,偶尔几回可以,但老这样,难免给人印象是在欺负小国;训斥日本,这两个问题都可以避免了,可谓恰到好处。
所以,王毅,这个学日语出身对日本最了解的外长,很多日本人印象挺不错的知日派,其实是对日本训斥最厉害最有看头的。王外长连加拿大女记者都不放过,更何况他知根知底的这些日本政客了。
比如,去年6月世界和平论坛上上,对于中日关系的症结,王毅毫不客气地说:从根本上来讲,问题是在于日本能不能够真正接受和欢迎最大的邻国——中国重新的发展和崛起。
去年抗战胜利70周年期间,王毅更不留情地说: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今年3月两会期间,王毅敲打日本说:我们当然希望中日关系能够真正地好起来。但是俗话说“治病要断根”,对中日关系而言,病根就在于日本当政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
输掉了良知的国家,侵犯中国合法权益的国家,也难怪一直要挨中国训斥了。
不好好训斥训斥,可能真要“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