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松:税收,别急着打互联网上年轻人的主意
淘宝首届“造物节”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的时候,财政部部长楼继伟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税收高级别研讨会上表示,对于共享经济、共享服务等需要收税,现在很多这类活动没有征税。“现在大家提到创新,为了鼓励创新,首先想到的是要给予税收优惠,但税收征管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公平,这样才能减少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尽管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但对于造物节上的创业创新者们来说,未必有“当头一棒”的一愣,却也不免有些“噤若寒蝉”的味道。有人预言,淘宝征税,必死无疑。这话夸张了些,但也道出了人们对于数字经济税收政策落地时机与尺度的担忧。
以最子商务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力。根据《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报告》一项数据,中国互联网经济在GDP中占比持续攀升,2014年就达到了7%。中国的数字经济比重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从长远来说,数字经济的收税问题,是一个不可能绕得开的话题。关键是如何协调好税收与发展、与创新创业的关系,如何选择恰当的时间点,在立法程序上、尺度上如何充分体现科学发展与民情民意。
中国的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共享服务,能够有今天领先世界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仰仗于税收政策的宽松。消费者从买不起,到剁手党们刹不住买买买的冲动,除了物美与价廉的商业口号终于落地,更重要的就是凝聚在这个平台上的人们在竞争中的不断创新与造物。这一点,可以从三天三夜的淘宝造物节上得到验证。这三天,72位中国极具创造力的80后、90后创业者,在线上线下构成一道“万众大趴”风景,并且向全世界分享了他们的造物成果与规划。他们既是玩家,又是专家,他们同时也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卖家。
尽管楼部长以“我认为”的个人视角,表述了对于“数字经济需要收税”的观点,但客观存在官方的身份,依然让中国互联网上的万众创业创新者心存顾忌。人们担心的是,会不会有太多在淘宝里打拼的微利卖家,不得不重新回到传统经济的浪潮中去挣扎;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渠道会不会再次被高税收的门槛所阻挡;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会不会消弱;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势头会不会因为税负的加重而受挫。
以80后、90后为主体,展示生产与消费能力的淘宝网,是青年人创造力的土壤。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庞大的群体在淘宝这块沃土里,躲过了基本生存的风险,创造了太多与国际名片能够竞争与抗衡的中国产品。在这个地球购物村里,没有创新,就难以生存。因此从一定程度上,以淘宝为代表的中国数字经济,是在分担着中国万众就业的困难,是在承担着大众创新的责任。因此,倘若今天的中国,在这些规避全球经济低迷风险的群体中横摊一份税负,互联网+的翅膀就会受伤。
当今中国,让互联网经济中万众创业的人们能够有一块不为税负而不堪的土壤,其实是为中国经济守住一块创新发展的沃土。2014年,马云在央视财经《对话》栏目接受专访时直言不讳地说,“我觉得减税是今天中国最需要做的事情。中国加税,对中国的经济只会带来更多的坏处,减税会让中国的财政收入、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好,加税只会让中国更多的企业垮下来”。在去年11月的APEC会议上,面对美国总统奥巴马请教“如何帮助大公司、政府如何创造好的环境给年轻的创业者”时,马云给全世界政府出招——政府很简单,减税就好了,别对年轻创业者收税。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今天,政府手头的紧缺,与百姓手头的紧缺,都是成正比的。就当前而言,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谋求减轻税负,以期启动经济,激活企业投资。中国的数字经济税收也应该不搞反向操作。
小河有水大河满。2015年,阿里巴巴在浙江共缴税178亿,平均每个工作日缴税8000万,这还不包括阿里巴巴投资控股的公司,也不包括淘宝和天猫平台的商家。马云说,“未来10年以后,整个中国纳税最多的企业就是今天使用好互联网,使用好大数据高科技,完全挖掘消费和真正的服务行业的企业。”
数字经济税收,阿里巴巴们没有少缴。但是对于互联网上的万众个体来说,还应秉持小步慢走的税收政策。让互联网上创业创新的年轻人少缴一点税,让互联网上养家糊口的小本生意人缓缴一步。中国有能力做到,也应该做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