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草sxc 发表于 2018-1-22 12:12:51

苏小草: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源起

苏小草: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源起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句话便可驳倒公有制,即人性是自私的。这种观点应该是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推论,人是寻求利益的动物,私有制能够餍足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但我看来,仅从人性是自私的观点出发并不能推论出私有制必然代替公有制,公有制同样来源于人性自私的一面,公有制被私有制代替另有原因,其一,人性有自私的一面,为实现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人们可能选择公有制;其二,人性有自私的一面,为避免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人们只有选择私有制。

对于第一种情况而言,人性有自私的一面,为实现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人们选择公有制能够变现本己利益的最大化,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懂得尊重他人追求自身的利益,它不是来自于对平等权利的恪守而是来自于对特权的奢望,即贪婪营私、损人利己。这便是野生动物世界践行的丛林法则或古代臣民社会践行的计划-权力经济模式,即公有制的经济制度。

对于第二种情况而言,人性有自私的一面,为避免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人们选择私有制能够规范对本己利益的追求,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懂得尊重他人追求自身的利益,它不是来自于对特权的奢望而是来自于对平等权利的恪守,即知止知足、利人利己。这便是现代公民社会践行的市场-权利经济模式,即私有制的经济制度。

也就是说,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皆来源于人性自私的一面,与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密切相关,不同点在于,选择公有制在于变现本己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它是一种能够助长贪婪营私、损人利己的恶行泛滥的经济制度;而选择私有制在于规范对本己利益的追求,规避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它是一种能够助生知止知足、利人利己的善行普世的经济制度。籍此,回归到上述两种经济制度存在的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之中,我们更容易发现其中的逻辑关系及其存在本质。

一、古代臣民社会的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

在极端思维模式支配下,把绝对存在的道德(平等、自由)的概念相对化,遵循一阴一阳之道的大同律,坚守等级伦理的道德观(悖道离德),构建等级伦理的社会秩序和把相对存在的伦理(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绝对化,遵循‘至善’与‘至恶’的互生互存规律,践行尊卑贵贱-权力支配或寻租的伦理经(理曲),构造责、权、利不相符的社会关系。等级伦理的社会秩序的构建和责、权、利不相符的社会关系的构造需要践行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权力经济模式。

作为一种经济伦理,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权力经济模式是把相对存在的伦理(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绝对化,遵循‘至善’与‘至恶’的互生互存规律,践行尊卑贵贱-权力支配或寻租的伦理经(理曲),构造责、权、利不相符的社会关系的产物。为实现功利主义人生价值目标,遵循‘至善’与‘至恶’的互生互存规律,践行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权力经济模式不是旨在寻求规避‘至恶’而完善,而是旨在寻求‘至善’而完美,即变现本己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因此,它必然是一种能够助长贪婪营私、损人利己的恶行泛滥的经济制度。故而,在这种社会中,‘不知常,妄作凶’,假孝假慈、假仁假义、假忠假信,劣币驱良币,弃善从恶、抑善扬恶,道德败坏、腐朽溃败必然是常态;等级特权、尊卑贵贱,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离心离德、分崩离析,它演绎一部历史周期性轮回的灾难史。

二、现代公民社会的道德价值伦理制度体系

在正常思维模式支配下,保有绝对存在的道德(平等、自由)的概念的绝对性,遵循三极之道的玄同律,坚守平等自由的道德观(尊道贵德),构建平等自由的社会秩序和保有相对存在的伦理(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的相对性,遵循对立互补的因果律,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理直),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平等自由社会秩序的构建和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的构造需要践行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权利经济模式。

作为一种经济伦理,私(民)有制为主体的市场-权利经济模式是保有相对存在的伦理(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的相对性,遵循对立互补的因果律,践行博爱伦理-契约交易的伦理经(理直),构造责、权、利相符的社会关系的产物。为实现公平和正义,遵循对立互补的因果律,践行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权利经济模式不是旨在寻求‘至善’而完美,而是旨在寻求规避‘至恶’而完善,即规范对本己利益的追求,规避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因此,它必然是一种能够助生知止知足、利人利己的善行普世的经济制度。故而,在这种社会中,‘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真孝真慈、真仁真义、真忠真信,良币驱劣币,弃恶从善、抑恶扬善,道德高尚、繁荣兴旺必然是常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天道无亲、博爱济众,公平正义、众异一体,它演绎一部历史递进式发展的文明史。

总之,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皆来源于人性自私的一面,与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密切相关,为规避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之贪婪营私、损人利己的恶行泛滥,人们只能选择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权利经济模式而不能选择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权力经济模式,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权利经济模式虽看似不完美,但可以规避‘至恶’而完善,践行之促使整个社会走向道德高尚、繁荣兴旺;而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权力经济模式虽看似完美,但不可以规避‘至恶’而完善,践行之促使整个社会走向道德败坏、腐朽溃败。因此,迷信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权力经济模式是极端错误的,践行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权利经济模式才是人间‘正道’。

2018/01/2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小草: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源起